2016-03-07來源:江蘇省國畫院 |
在工業化和城鎮化的步伐不斷加快的今天,在鋼筋水泥的林里生活的都市人,其物質上的極大豐富和精神上的相對貧乏人們變得焦躁、不安而易于激動。人們企盼用文化來消彌心底的憂;呼喚著在藝術“世外桃園”里平復困擾。在狹窄的時空里心馳神往,在遐想中與藝術會意神通。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是中國人千百年來孜孜以求的最高人文理想和精神追求。正因為此,在中國繪畫藝術發展的長河中,山水畫作為一個獨立的畫種,必然就成為最能體現我們民族的文化精神,最能滿足我們民族逸情閑適的農耕生態而發展千萬,歷久不衰。 山水畫不僅涵括著人們心意向往的自然元素,“山深云瀑飛,群峰天地外”。更多的是畫家通過眼而至心至神的精神寫就,“滿眼繽紛七彩山,欲把秋山作春色。山水畫家用創造性的揮寫,將熱情和想象注入其中,將激情,詩意和視覺美感和諧統一。讓自然形象在作品里變得撲塑迷離,亦真亦幻。不僅通過再現審美客體的表達對美的真實感受,更注重通過藝術的創造性思維和別具一格的表現手法,展現想象與創造。 一幅優秀的山水畫作品就是給人一個創造的天地,提供一個心的家園,一種個性的撫慰和精神的升華。去感受生命的內在潛力,從宏觀的角度到微觀的細節,完成一次次與自然與心靈的對話過程。 山水三人壇(第一期)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