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04-24來源:江蘇省國畫院 |
馬鴻增 工筆花鳥畫在20世紀下半葉得到空前的發展,80年代以來,眾多后起的中青年畫家,在前人的基礎上繼續推進,將傳統精神與現代意識進行融匯,從而拓展出新的審美境界,張德泉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 一 我和張德泉已有三十年的藝術交往,目睹了他從青年時期到中年時期的藝術創作歷程。他的秉性,我想概括為三個詞:勤學、執著、有悟性。唯其勤學,方能廣收博取,厚積薄發。早年,他曾先后從揚州鄒雨生,蘇州張辛稼,得水墨寫意及沒骨諸法之妙諦。60年代初,又進江蘇省國畫院學習,受傅抱石,錢松喦諸前輩悉心指導,進而孜意專研宋元工筆花鳥畫,反復摹寫幾可亂真。又廣泛學習畫理畫論,從多方面奠定了堅實的傳統文化基礎。唯其執著,方能堅韌不拔,百折不回。為擴眼界,深入廣東、云南熱帶雨林寫生,備受辛苦,以苦為樂,力求拓展新的審美領域。唯其有悟性,方能觸發靈感,化真為美。在大自然中吸取英華,使作品具有構思睿智、意境清新、天然的審美品位。 唐代美術史論家張彥遠《歷代名畫記》中有一句非常精辟的話;“境與性會。”這個“性”,就是指藝術家的本性、性格、氣質、素養、內在精神。張德泉正是由于勤學、執著、悟性這三個“性”俱備,并找準了適合自己的藝術方位,也即實現了“境與性會”,因而他的工筆花鳥畫得到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二 張德泉工筆花鳥畫的審美特性之一,是富于強烈的關愛生命的人文精神,這一點是和古人“天人合一”的宇宙相一致的。傳統花鳥畫又稱為“寫生”,即要求表現出自然物象的生機、生氣、生動之趣。這一觀念不僅為了準確地描繪現實中的花木禽鳥,而且集中體現了中國人與自然生物的審美關,系借以抒發自己的情感,從而間接地反映社會生活和時代精神。在當今生活節奏快速,人心躁動不安的情勢下,張德泉堅持駐守在與大自然為伍的天地之中,他所關注的不僅是花鳥的形態外相,而且注入了對花鳥生命本質的體悟和真誠純粹的摯愛之情。在他的作品中,總煥發著一種清新、秀麗、朝氣蓬勃的生命活力,郁郁蔥蔥的山花野草和生氣勃勃的飛禽小鳥,構成畫面的主旋律,充滿清澄明亮、純潔寧靜的氣息,充分表達出他對大自然生命活力的贊美。這種情懷也是對當代人渴求會自然和生態意識、環保意識覺醒的有力的回應。張德泉從不畫殘荷敗柳、凄鶴哀鴻,也從不抒寫所謂“淡淡的憂傷”,他所吟唱的是一曲曲積極向上的生命歡歌,這正是許多當代人求之不得的精神境界。 在他的筆下,禽鳥往往成雙成對,甚或成群結隊,相互依戀,浸透著人間的問情?!稌秤未翰ā分?,兩只小鴨仿佛剛學會游泳的幼兒,調皮地在水中嬉戲,而翠綠欲滴、向上伸展開的茨菇,恰好成為它們歡快情緒的烘托?!墩淝輬D》畫風雪中一群鴛鴦組成一個圓圈,它們相互依偎,或小憩、或私語,散發出患難與共的親情,令人怦然心動。《林中曲》則是一群小鳥在南國密林中自在地聚在枝頭,似乎正在啾啾唧唧唱個不停?!缎【邸肥且环嬗^,熱帶雨林中特有的樹木,長而粗的主干向上彎成弓狀,大葉婆娑,其間飛來幾只歡叫的小鳥。這種從生活中觀察捕捉來的靈感之作,自然洋溢著鮮活的生活氣息。德泉說過,畫中有鳥,鳥必是主;主體既定,余則為賓,則當簇擁之,附和之,賓主融洽,混為一體。他的作品正是按這樣的原則去創作的,也是符合突出關愛生命的人文精神這一主旨的。 三 張德泉工筆花鳥畫的審美特性之二,是審美視野的開闊和審美內涵的充實。元明以來花鳥畫視野多為折枝花卉、點綴禽鳥,梅蘭竹菊喻“君子”,牡丹喻華貴,鷺雁喻閑雅之類,基本上未曾擺脫孤芳自賞式的文人雅士的審美情調。張德泉把視野延伸向廣闊的大自然,那里有著狀態天然、充滿野趣的花木禽鳥,與大地、天空、空氣、陽光交融為一個和諧的整體。熱帶雨林所呈現的種種生物景觀,有許多都是前所未見,從寫生中發現新的美,并進而升華為藝術美,給畫家提供了發揮藝術創造力和想象力的廣闊空間。 在張德泉的許多作品中,不再按傳統觀念的以“虛”為上,而改為構圖飽滿,乃至有溢出畫外的余味,綿延至無限的空間;花木與禽鳥往往連為一體,暗示著自然生命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新觀念。新型的畫面結構顯現出強烈的審美張力。這種審美視野反映出畫家從立足當代出發,超越近古而溯向遠古文化的雄深底蘊。所謂張力,沖擊力,不僅僅訴諸視覺,更應當訴諸心靈。 《澤國春秋》是一幅滿構圖,肥大碧綠的龜葉竹幾乎覆蓋了全畫的右方大部分和左上方,只留下左下方稍空,畫兩只俯仰有致的熱帶鳥,面向外,似正覓食。畫面顯然具有發人聯想的藝術張力?!陡叻髟铺臁贰读罴苫ā贰锻戮R雞》等也是滿構圖,特異的南國動植物形態本身所具有的新穎感,經過畫家巧妙的藝術處理,張弛有度,虛實相生,開合相和,越發顯出大自然清韻天然、厚樸純真之美,令人生返樸歸真之思?!渡徶兄酢犯浅銎嬷苿?,王蓮的葉子和花都是圓形物,畫得不好,極易呆板,此畫卻別出心裁,通過整缺、朝向和聚散來求得形體變化,而兩只神氣活現的鹡鸰鳥則改變了最大一片葉子的大圓弧的單調。另一幅《家家都在花叢中》,將當代生活中的白色鐵欄桿引入畫面,并采用了一般畫家忌諱的直線分割式構圖,欄桿橫平豎直,但由于有紅色葉筋花的圓弧和綠色蝎尾蕉作斜勢處理,加上兩只佇立欄上的小鳥,使整個畫面非但不呆板,反而顯出人間情趣和時代氣息。 四 張德泉工筆花鳥畫的審美特性之三,是對藝術語言的多方位的探索和精進的追求。開放的視野和多方面的基本功素養,使他能夠突破傳統畫法的分類,大膽地探索工筆重彩與水墨寫意相結合的道路,形成具有某種綜合特色的藝術語言。其主要特征可以概括為;既工筆,又寫意,既見色彩魅力,又見筆墨功夫,時見肌理效果。但在總體上,仍然是工細一路的風格類型。他根據畫面內容和形式美的需要,自由地運用著多種藝術語言,即繪寫出花鳥的形神,又能表現出某種特定的空間氣氛,并且能自如地傳達出畫家生活感受而產生的“心象”。 傳統的工筆花鳥畫,往往側重于色彩的運用,而對用筆墨缺少考究。張德泉卻有意識的將兩者有機交融,產生一種墨氣沉著、色澤淡雅的新語匯。如,《澤國春秋》有意減弱綠葉的純度,色中摻入淡墨,從而使水氣氤氳的氛圍格外突出。《驟雨初歇》也具有類似特點,山雉的艷羽和濃郁的竹林形成明暗對比,遠景竹林和近景竹林又形成明度的對比,畫面的精致描繪恰到好處地表現出雨后初晴的氣息。張德泉認為,黑色雖不炫目,卻是大方、沉著、端莊,實為眾色之首,于五彩氛圍中尤顯其能。此言甚是,他的作品就是這一觀念的展示。 為求語言豐富,張德泉不排斥吸收西畫光色處理之長,精心地渲染,一絲不茍。有時也使用漬水法,營造出一種色澤斑斕的特殊效果,使畫面顯得灑脫輕松,別有意趣?!陡叻髟铺臁分写謮训闹窀椭袢~,正是這種方法的巧妙運用,產生歲月滄桑的歷史感?!蹲栽诖汗狻分欣蠘涞乃疂n濃重斑駁有效地烘托出寄生于其身的蘭花的勁韌亮麗,側立于蘭葉的小黑蝴蝶,精雕細刻,十分醒目。有時,張德泉還采取帶有裝飾性的“虛化”手法,減弱畫面次要部分的視覺效果,增強主題形象的表現力度及畫面色彩的亮度?!读置杂屑亚輥怼贰而B鳴山更幽》兩幅畫,將背景的樹干枝葉全部“退火”處理,籠罩在清淡的灰綠色調中,朦朦朧朧甚至帶有平面感,而前景歡快飛舞的鳥群分外鮮明奪目,造成新穎的視覺效果有助于烘托充滿生機的意境。工筆花鳥畫在新時期有了大步的拓展,出現多種有益的探索。無疑,張德泉的藝術之路值得關注,值得總結。 2002年4月24日于金陵十門齋(作者為中國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副主任,江蘇省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主任,江蘇省美術館研究員。)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