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04-01來源:江蘇省國畫院 |
陳修范 前幾年我曾到祖國的南方廣東、福建一帶去體驗生活,除了在繁花似錦的公園,植物園觀察寫生外,我還深入到人煙稀少的山區和原始森林。當我初次進入南國綠色世界的懷抱,置身于植物海洋之中時,一種奇異的新鮮感深深地使我陶醉了,各種各樣美麗的景物,不斷的激發著我的創作欲望,我感到自己原來的創作天地太狹小了,大自然是如此的豐富多彩,心胸頓覺開闊。我急于要把這些感受畫出來,可是當我把寫生素材拿出來構思時,卻又茫然了,故有的構圖章法等反而約束了我。在我意識到這一問題時,便有意的丟開這一切,而把自己的感情集中在南國綠色世界給予我的誘惑和激情上去感受,去追求。這種感受和追求是出自我內心深處和外在融會貫通的深情,它能激發我產生出新作品的意境構思。在這種融會貫通與情感激發的同時,新鮮的景物通過我的一切思維,像幻燈屏幕一樣,一幅幅在我腦海中流過,一瞬間有一幅畫面在我思想中形成了:綠色的葉子像窗簾一樣下掛著,黃色的大花點綴其中,小鳥在葉際間飛翔,陽光透過葉片灑向大地。微風搖動著花葉,散發出陣陣清香,幽靜、恬逸,令人心曠神怡的南國風光展現出來了,畫題就叫《幽香》。在構圖上我采用了裝飾手法,讓整個畫面自上而下布滿了下垂的綠葉,以奠定南國特色的基調,為了活躍畫面。將大葉黃花穿插其間,并在畫幅的最下端畫了幾只飛行的小鳥。來襯托出植物的高大和天空的開闊,和濃密中又覺寬廣的空間,描繪的方法仍是傳統的雙勾填彩法,在色彩上是采用以綠色為主調的調合色,來體現恬靜的感覺。畫完之后雖然覺得還未達到理想的要求,但南國情趣得到了體現,似乎還有些新意,這對我個人來說仍是一大收獲。因此我感到,花鳥畫要創新,不能“閉門造車”,僅在技法上去追求,要到大自然中去,在領略美的同時,使自己的感情與自然界中的表現對象相互滲透融化,通過形象思維、感情思維、直覺思維、想象思維、審美思維和潛意識思維,使它更集中、更典型,然后,從感情深層升華成作品的意境,使花鳥畫藝術在民族傳統的沃土上開出更鮮艷的新花。 從廈門沿著海邊到福州,再到武夷山一帶,沿途的美景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中最使我不能忘懷的是福建的大榕樹。在福州城區到處可見,怪不得福州又稱榕城了。據說是北宋治平中曾在城內遍植榕樹而得名。榕樹是常青高大喬木,合抱粗的樹干,聳入云天,茂盛的樹葉郁郁蔥蔥,遮天蓋日,樹根盤根錯節地露于地面或纏于山石,有的氣根由上而下掛滿樹枝,有的長入土中,粗似支柱,千姿百態,令人目不暇接,美不勝收。夜晚的景色更是別有一番風情,我決定畫兩幅以榕樹為主題的南國風光,榕樹碩大無比,畫得小了,不能體現它的雄偉英姿,為了突出主題,我抓住了顯示大榕樹特征的樹根來表現。《南國風情》一畫主要是表現根的天然藝術美,把根的形態盡量集中在一幅畫面上,有纏繞樹身的盤根,有下垂入地的氣根;更有相互穿插的主根,有的空靈,有的結成一體,粗粗細細、虛虛實實。我以勾皴的方法來進行描繪,背景是一片茂密的森林,如用傳統的技法去勾染,可能會喧賓奪主,于是就試用清水點化法,使其在朦朦朧朧中顯示微弱的變化,有一種密集,深遠的感覺。兩只飛翔的小鳥也隱約顯在其中,這樣南國風情就顯得比較突出了?!赌蠂埂芬划嬍且源执髽涓珊团览@在石崖上的樹根為畫面的主體,樹與根用勾染法,石用積水法,微露的樹葉用沒骨法,天際一輪明月用烘托法,石上一群棲息的小鳥則用雙勾填彩法。我不拘成規套法,而是根據不同的表現對象采用不同的手法來求得不同的藝術效果。同時在多種手法中,注意畫面的統一協調,色彩上我主要突出夜的氣氛,采用暗青、黃綠為主的灰色調,只有小鳥的桔黃色和月亮的白色在畫中起著對比和活躍畫面的作用。意境上力求體現南方之夜的寧靜、安謐。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