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二石
我父親傅抱石是二十世紀中國最具代表性的藝術家之一,在世界上有廣泛的影響。但直到2012年,才有機會在大洋彼岸同時展示他在各個不同時期的繪畫作品和篆刻作品。先是在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然后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展出由中國南京博物院、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日本武藏野美術大學提供的八十余件展品。而在紐約大都會,又增加了當地藏家提供的十二件作品。應該說,對于了解傅抱石的藝術成就來說,這些展品有相當的代表性。
在父親的藝術歷程中,第一個高峰是抗日戰爭期間在四川重慶度過的八年時間。展出的作品中,有不少屬于那個時期的代表作。如山水畫《瀟瀟暮雨》、《萬竿煙雨》、《巴山夜雨》等等,人物畫中的《讀畫圖》、《虎溪三笑》、《山鬼》、《擘阮圖》等等。而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金剛坡時期,父親創作的一系列雨景作品。
金剛坡是指抗戰八年我們家所住的地方,那是重慶西郊四十里外的山區,位于成渝古道上。父親曾這樣描繪過這個地方:“站在金剛坡山腰俯瞰,則我這間僅堪堆稻草的茅廬,倒是不可多得:左倚金剛坡,泉水自山隙奔放,當門和左邊,全是修竹圍著,背后稀稀的數株老松,雜以枯干?!?
我們長期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在這里作畫,則有一好處:你只要抬起頭來,就可感受到巴山蜀水的煙籠霧鎖、蒼茫雄奇?!爱嬌剿脑谒拇ㄈ魶]有感動,實在辜負了四川的山水?!倍赣H的感動,就表現在這一時期的作品中。每當下雨時,窗外雨聲淅瀝,父親在畫桌上也在描繪那綿綿細雨或瓢潑大雨。還常常冒雨出去觀察山間煙云的變化,哪怕衣服淋濕了也在所不惜。
論地形變化,金剛坡并沒有什么特別之處,只是在煙雨之中可以領悟到景物的神秘。父親畫雨景山水總是畫得很重,在重墨重色中表現不同的層次和韻味。故而他特別喜歡畫夜雨?!鞍蜕揭褂隄q秋池”是他最愛、也是常畫的詩句。
時間一長,金剛坡便成了父親的藝術圣地。他創作了一系列以金剛坡為題材的作品。如《風雨歸牧》、《風雨客至》、《風雨歸舟》等等。而這類作品中,最有代表性的還是《瀟瀟暮雨》。此畫曾刊登在美國《畫室》雜志封面上,介紹給歐洲讀者。父親由于創造了極具新意的制造畫面氛圍的技巧,而被歐洲人稱為“中國印象派”。而父親繪畫的獨特風格正是來源于大自然,來源于金剛坡。
由于父親善于畫雨,他又被稱為“中國的康斯泰勃”,認為他們兩人在東西方的繪畫中致力于繪畫中的空間與濕度并取得了成功。其實他們走的是兩條道路,他們的色彩觀是不同的。在西方人的色彩觀里并沒有黑色的存在,而墨色(即黑色)在中國畫里即是生命之色。所以在畫面上,它不僅表現空間的大小和濕度,而且也寓意著畫面的意境和主題??傊臐獾兓梢詻Q定畫面所包含的一切。
金剛坡對父親傅抱石的意義,可和南太平洋東部的塔希堤島對高更的意義相比。那座“上帝的島嶼”是高更的藝術圣地。它啟發了高更對色彩美的認識,使其作品的審美價值得以升華。而金剛坡并不是畫家追求的“藝術圣地”,它只是在抗日戰爭的烽火中偶然來到的一處避難所。然而,藝術家的靈感把它變成了藝術圣地。今天,傅抱石那一時期的作品已成了炙手可熱之物而吸引著收藏家。而這些作品的藝術魅力,正來源于巴山夜雨的詩意和傅抱石獨特的表現方法。瑞士畫家漢斯·艾爾尼在欣賞了父親的作品之后說:“傅抱石的藝術是超國界的,他的藝術語言也是超國界的。”這說明,越是獨特的藝術才越有可能成為全人類的藝術。
從人類藝術的不同標準來看,想做一個全人類的藝術家是不容易的。因為對每一個人來說,他的藝術成就的背后都有一個母體,即他所屬的民族。就以父親為例,他今天的成就的背后是一個有數千年歷史的民族。我父親無限尊重自己的民族。他曾留學日本,也去過歐洲,但每一次這樣的經歷都使他更加覺得自己民族的偉大。他的一生都是用來繼承和發揚自己民族的偉大藝術傳統的。他遺留給社會的繪畫作品,鼓舞著人們沿著他走過的道路前進。而對父親來講,金剛坡是他的藝術革新之路的起點。從那時起,他又創作了數以千計的作品。他走遍了祖國大地,留下了大量描繪祖國大好河山的繪畫作品。他的作品對觀眾來說是充滿了啟示的。它告訴人們,一幅好的作品不僅要有好的技巧,還要看它所包含的民族性。而這民族性的來源,是畫家的民族感情和文化素養。父親既有足夠的文化素養,又有足夠的藝術創造的魄力和膽略,所以他的作品有出人意料的藝術處理方法,并且往往敢于嘗試新題材的表現,而且在筆墨技巧上脫出古今畫家的框框。這就是為什么以往只要是傅氏的畫展,參觀者總是絡繹不絕且反應強烈之故。
這次傅抱石畫展來到了紐約大都會,參觀者來自世界各地。我有時會琢磨,這些不同文化背景的觀眾面對他的作品會有怎樣的想法呢?我詢問過的人中,多數人的回答是:“很美,我很喜歡?!倍容^了解中國文化、熟悉中國藝術的人則會問:“這是怎么畫出來的?”總之是感到新鮮,就像我們初次看到油畫時一樣。
據說,這是大都會第一次舉辦亞洲藝術家(近代)的個人畫展。這是一種光榮。我父親若地下有知,想必也會感到莫大光榮。上世紀四十年代,重慶成了“陪都”,各國大使館都遷到了重慶。1942年父親在重慶舉辦個人畫展,頗為轟動,也驚動了洋人。他們紛紛表示喜歡父親的畫。于是,在四十里外的金剛坡,要接待洋人客人。他們滿腔熱情地挑選了自己所要的畫之后,還要飽餐一頓“農家菜”再離去。當地沒有西式餐具,筷子又不會用,他們只好用手抓,那一副“洋相”確實給當地人以及還是孩童的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時至今日,字畫拍賣搞得火熱,佳士德、蘇富比不時會拿出當年英國大使、法國參贊的后裔拿出來的傅抱石作品來拍賣,當時僅數十美元一幅的畫,今日可升至數十萬、數百萬了,這想必是我父親始料所未及的了。
從去年12月份在克里夫蘭開始的傅抱石畫展,到今年2月份在紐約大都會繼續舉行,于4月25日結束。
2012年3月20日于紐約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