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29來源:搜狐號·藝術百科 |
李小白 我是一位有50多年中國畫專業教學和創作的學者,尤其是在中國工筆花鳥畫的傳承和發展方面有點感悟。 我出生于繪畫世家,父親李長白是20世紀中國工筆花鳥畫的三大巨匠之一,也是受人敬重的美術教育家。他結合宋畫技法并吸收西洋畫的色彩色調關系,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創造出一批精美作品。同時,經過多年的實踐,父親把中國工筆花鳥畫,用科學的方法總結出《花卉寫生構圖》、《花卉設色技法》、《鳥禽工筆寫生設色技法》等系列教材,從1976年至今,由南通市工藝美術公司、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中國紡織出版社、臺灣雄獅美術出版社、山東畫報出版社、蘇州古吳軒出版社、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江蘇教育出版社等八家出版社連續發行出版了幾十萬冊,學習者之眾更遍及海內外,深受社會的歡迎。
《白描花卉寫生》1976年南通市工藝美術公司出版
《花卉設色圖譜》1983年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
《花卉寫生構圖》1994年中國紡織出版社出版
《花卉設色技法》1994年臺灣雄獅美術出版社出版
《花卉設色技法》2003年山東畫報出版社出版
《花卉寫生構圖》上下冊 2006年蘇州古吳軒出版社出版
《花卉寫生構圖、花卉設色技法、鳥的寫生設色技法》2009年 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
《花卉寫生構圖、花卉設色技法、鳥的寫生設色技法》2013年 江蘇教育出版設出版
《工筆荷花睡蓮、牡丹芍藥等工筆花卉技法》2005年蘇州古吳軒出版社出版 我從小受家庭的熏陶,熱愛畫畫。在我們那個年代生活的過程很有戲劇性:中學期間我喜歡運動,是南京市少年足球隊的一員,參加過省里的比賽;上山下鄉前后參加了文藝宣傳隊,又喜愛上舞蹈,我編導的《湖上漁歌》代表鎮江地區參加江蘇省群眾業余匯演,獲得過創作和演出雙獎,受到好評;1973年我考入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中國畫專業,在李長白、陳大羽、沈濤等老師的指導下學習中國畫,并以中國工筆花鳥畫為主。在校期間系統的學習了寫生、構圖和色彩,大量的臨摹了宋元古畫。與父親一起用了兩年多的時間用徐悲鴻八十七神仙卷的影印本對照武宗元《朝元仙仗圖》的稿本補齊前后兩位缺損人物;打格子對臨放大三分之一畫面;為了增強《朝元仙仗圖》的氣勢感,重新處理了前面荷花布局,并在整個出巡圖中增加了一仕女,使畫面更加流暢。當年為完美的勾好這件作品線條,我與父親沒有少花時間加強太極拳的練習,圓滿的完成整幅巨作的勾線。
臨宋畫《小雞》 1970年 27cm*28cm
臨宋畫《荷塘淸趣》 1971年 30cm*32cm
臨宋畫《蘋果小鳥》1970年 28cm*28cm
臨宋畫《杏花雙鳥圖》 1971年 31cm*33cm
臨宋畫《竹子白頭》 1971年 31cm*33cm
臨宋畫《枇杷小鳥》 1970年 27cm*29cm
臨宋畫《八哥 》 1970年 30cm*30cm
臨元代任仁發《秋水梟翳圖》 1939年 49cm*102cm
《朝元仙仗圖》 1981年 368.5cm*35cm 在創作過程中堅持"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創作原則,努力探求獨特的藝術語言,與古人、今人極力拉開距離,開拓出屬于自己的藝術天地,形成清新、超逸、秀雅、奔放、灑脫、多變的繪畫風格。學習傳統技法為已用。
《白描牡丹》 1982年 66cm*46㎝
《白描牡丹》 1982年 66cm*46㎝
《月季》 1980年 100cm*43cm
《白紫藤》 1980年 98cm*41cm
《曇花白鵝》 1981年 68 cm*132 cm
《孔雀牡丹》 1981年 45cm*100cm 常年外出寫生收集素材,創作出多幅以工筆花鳥畫為主的作品。比如……
《寫荷池月下情》 2001年 60cm*50㎝
《墨荷》 2001年 60cm*50㎝
《寫荷池月下情》 2003年 50cm×60㎝
《月下玉蓮清如洗》 2000年 115cm*66cm 我熱愛舞蹈,并為之癲狂,在畫畫創作的過程中,我無形中潛移默化的將舞蹈的韻律和節奏融匯到我的創作中,讓安靜的畫面流露出靈動與歡快的氣息。
《晨曲》 2001年 70cm*40㎝
《牡丹壽帶》 1984年 33cm*66㎝
《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1982年 80cm*48cm
《春意鬧》 2000年 58cm*58cm
《解語》、《霧重不勝瓊液冷》 1996年 33cm*66cm
《春江花月夜》 1984年 67cm*129cm
《鶯歌》 1979年 72cm*140cm
《勝似春光、萬紫千紅、國色天香、霜天艷照》 1983年 105cm*37cm
《紅葉綬帶》 1985年 48cm*120cm
《玉蘭錦雞 》 1986年 44cm*101cm 在我進一步的接觸了社會走向世界,走進各大博物館看到了很多激動人心的藝術作品,以及生活的積累,我油然產生一種想法,把西洋畫的色彩色調的關系融匯到我畫的花鳥畫中去,讓畫面更豐滿,更富有詩意和時代感,更能表現出情趣、意趣。意境是我國傳統美學上的一個重要范疇,是構成中國畫藝術美的一個重要因素。
《歸雁》 1991年 68cm*67cm
《月下牡丹》 1992年 66cm*66cm
《白牡丹》 2003年 66cm*68cm
《海燕》 1990年 50cm*48cm
《曇花》 1992年 65cm*64cm
《舞》 1992年 66cm*66cm
《花好月圓》 1996年 66cm×66㎝
《月光曲》 2000年 66cm×66㎝
《雙鯉圖》 2005年 66cm*68cm 生活在這個時代,每位畫家對這個時代都有感悟和理解。傳承創新是每一位藝術家的重要課題,每個人都以各自不同的方式、視角在詮釋。藝術要發展,技術固然重要,但最后能成功者,那一定要在理念上有所創新。"外師造化,中得心源,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優良傳統,是使我們能夠進一步樹立新理念的重要因素。
《野趣》 1999年 66cm*65㎝
《菏塘月影》 1998年 65cm*64㎝
《荷塘幽趣》 2001年 66cm*66cm
《魚樂圖》 2001年 66cm*64㎝
《幽趣》 1998年 65cm*64㎝
《情趣》 2000年 66cm*66㎝
《香滿溪》 2001年 66cm*66㎝
《春》 1995年 66cm*132cm 畫不在于大小,有情趣,意趣,有思想,畫出有感悟的作品,讓觀者有美的享受過程,是我的目標。每個畫家不但要有自己的風格,而且這種風格將隨著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經歷、學識修養、審美意識、藝術技藝的豐富變化而變化。我追求的是用花鳥畫的形式來反映我內心的世界。我的花鳥畫追求甜美和向上,"真善美”是我永恒的藝術追求。文化藝術的進一步發展,必須要有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融入,一個好的畫家必須是多才多藝和眼界開闊的,要吸收不同文化有益自身發展的血液,要勇于探索的精神,要有自己的風格和面貌,才能走出新道路。
《起舞》 2020年 92cmx90cm
《舞》 2020年 93cm*128cm
《朝陽》 1981年 66cm*132cm
《晨曲》 1986年 174cm*90cm
《和平頌》 1984年 132cm*66cm
《風動綠荷香滿溪》 660cm×132cm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