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1-26來源:江蘇省國畫院 |
方向軍 【摘要】傳統山水畫至明初,宮廷畫興起,由于統治者的專制,畫壇出現以南宋線硬、筆強、墨重院體畫格的“浙派”和以元人重氣、抒情、尚韻元人畫格的“吳門畫派”;到明末清初,“松江畫派”追求古雅筆意、柔美高清境界,它們為風格多樣的清代山水畫打開了發展路徑;清代畫派林立、風格多樣、筆墨多元,為開創近代山水畫高峰奠定了基礎。 【關鍵詞】浙派吳門畫派南北宗清初六家四僧金陵八家揚州八怪
明代至清代,傳統中國山水畫呈現繪畫派別豐繁多元、筆墨形式豐富多樣的局面。明代初期,山水畫壇的基本風貌是元人畫格的延續,畫家多能抒發胸中逸氣,充分表現自我,文人寫意山水流行于世,但由于許多畫家是元代的延續,所以作品表現一種冷逸苦寂的情態。 明代雖然沒有正式畫院,但從建國起,就廣泛召集各地畫家為宮廷服務,所以此時宮廷畫十分興盛,統治者非常重視繪畫的功用,朱元璋打著“反元復宋”的旗號實行專制統制,大事屠殺不順從時世的畫家,使得文人們失去往日自由的生活環境,由于濃郁的政治氣氛左右著畫壇,文人山水畫難以在宮廷內發展,逐漸成為強弩之末,人文山水畫風必然日薄西山。在發展中,畫壇逐步出現出以南宋筆力強健、墨色濃重的“浙派”畫風,但浙派繪畫在明代后期已經無法保持它的優勢,和宮廷畫一樣衰敗消亡。明代山水畫逐漸被以元人尚氣重韻的“吳門畫派”所主導;“浙派”和“吳門畫派”成為明代分庭抗力的兩大派系。到明末清初,“松江畫派”追求古雅筆意、柔美高清境界,它們為風格多樣的清代山水打開了發展路徑;清代畫派林立、筆墨多元,為開創近代山水畫高峰奠定了基礎。 一 元代山水摒棄了南宋的傳統,取法北宋乃至唐人體格,山水畫創作追古尚意。而到明代發生了根本性變化,董其昌稱“國朝名士僅僅戴進為武林人,已有浙派之目”,以王諤和戴進為代表的浙派,代表了明代前中期的時代風格,它的支流有吳偉為首的江夏派。戴進(公元1388—1462年)初名琎,字文進,號靜庵,杭州人,山水畫宗法南宋院體,創立“浙派”體系。他山水、人物、花鳥無所不精,山水畫追尋馬夏筆意,構圖簡潔,筆力強健,多運用大斧劈兼拖泥帶水皴,他的山水畫并非完全只師法南宋,他的《雪巖棧道圖》在構圖上采用全景式,重嶺疊嶂,氣勢渾偉,境界高清;用線筆力穩健老辣,勾皴嚴整,具有北宋三家筆意。他的許多作品運線多變,側中鋒兼用,從中可以看到郭熙之筆墨精神遺韻,他學習諸家精髓,注入自己的思想情感,進行筆墨變革?!睹鳟嬩洝氛f他“其山水源出郭熙、李唐、馬遠、夏圭,而妙處多自發之。”《圖繪寶鑒增補》謂其“山水得諸家之妙,大率摹擬李唐、馬遠居多?!闭闩缮剿矫鞔笃谝呀洘o法保持它的優勢了,繪畫呈現“徒呈狂態”,以粗筆闊墨去強求豪氣,皴擦的線條十分放肆,畫家吳偉、張路的作品尤為明顯,他們的畫風比戴進更為豪放,筆墨如風馳電掣,但往往流于粗率,因此大多數文人對他們的藝術是鄙視的。 在“浙派”畫風盛行的同時,在全國商業最為發達的蘇州地區,出現了名震江南的“吳門畫派”,他們的山水畫追求元人、北宋精髓,在沈周、文征明的嫡傳下,與唐寅、仇英成為“吳門四家”,卓然成為當朝最主要的流派之一。由于他們生活在經濟發達、文化繁榮的社會背景之中,他們自然受到商業化的沖擊,他們的作品中隱隱癮透著世俗生活的情調,加之文化的深層次折射和筆墨技巧的精致之極,他們與院體、浙派一爭高低。沈周、文征明繼承元代畫風的筆墨技巧,意境寧靜、高清、雅逸,筆墨渾厚、高古、秀潤,仇英以工筆重彩風格見長,唐寅以師法南宋院體,并將剛強雄健的筆墨融合柔合之美。 沈周(公元1427年—1509年)字啟南,號石田,晚號白石翁,山水筆墨師承董源、巨然、黃子久、倪云林、王蒙、吳鎮等,他的畫風是氣度恢宏,筆墨雄??;他的山水融合李范、馬夏之雄健、老辣的筆法,同時又兼融董、巨和元人松秀圓潤、氣韻高潔的筆墨精神,他早年上追宋人法度,中年學黃子久,晚年醉心于吳鎮,作品境界蒼茫、渾厚、壯麗、清潤、高逸、嫻靜,沈周不但“總攬唐宋之精髓”,畫史又稱他“師夏圭以入元人”。其作品《兩江名勝圖》描繪了長江淮河兩岸的美麗風光,畫面構圖雄險,氣勢巍峨,語言純粹,簡捷概括,構成詩情盎然的境界。山巒石質堅挺,用線勾勒強勁,皴、擦、點法一氣呵成;蒼松挺立,游人寥寥,水波蕩漾,芳草碧綠;畫面的山石用線和屋宇構線松緊、強弱有致,墨色有虛有實,處處通靈顯神,用南北兼融的筆墨精神營造了一派幽雅、寧靜的醉人境界。黃賓虹說:“明代白石翁一生,全在蒼潤二字用功?!彼搅送砟甑臅r候,筆道圓潤、遒勁、沉著,墨色濃郁、厚重、飽滿,他的筆墨蒼中帶秀,剛中有柔,“實力虛神,渾然有余”。 與沈并稱的文征明是其學生,山水師從沈周而熔鑄宋、元精華,他尤其注重對郭熙、李唐、趙孟頫、王蒙筆法和墨法的繼承與傳承,他的畫風則寧靜典雅,清剛文秀,他和沈周的共同之處是重視對于唐、宋、元人筆墨技巧的繼承。唐寅的山水也是遠宗南宋李唐、劉松年,近法元四家,所以作品既有宋人院畫的格調,又有文人清逸高雅的情韻,他的畫筆筆脫塵,筆筆通靈,顯得比其他三家更有才氣,但筆墨的內涵不免有些淺薄。仇英主要繼承南宋“二趙”的傳統,在明代,他的青綠山水是無與倫比的,但藝術的情調未免近俗。唐、仇二家畫史上列為“院體別派”。 二 明代后期,吳門畫派開始衰落,松江派興起,其中很多畫家是文人兼畫家,所以他們的畫比吳門畫派的畫更加有文人逸趣,古雅而文秀。官僚文人董其昌是畫壇上最為矚目的人物,他把唐代畫家李思訓和王維視為“青綠”和“水墨”兩種表現方法不同流派的始祖,提出山水畫“南北宗論”,他在肯定“北宗”的同時,大力弘揚“南宗”的筆墨精神,他認為“南宗”從王維開始,經二米、董巨、元四家以至明代文沈,一脈相承,是文人山水畫的“道統”。他繼承元人筆墨神韻,遠追董源、巨然之法,他的山水畫不重寫實,強調所謂“士氣”而脫略于行跡,他在用筆方面,注重書法入畫,以行草筆意勾勒樹石形態,變化奇異多端;用點方面濃、枯、焦交錯,虛實相生,氣韻連貫,節奏和諧;皴法方面紛繁多元,長短披麻皴、米點皴交錯相生,畫面開合有度,空靈自然,境界高清。董其昌在山水藝術創作實踐中,他主張集古人筆墨大成,他的作品主要不在于山水本身的形象、景界的塑造,而是精心選擇前人優秀的筆墨形式來表達某種情趣,他的畫著意追求“靜美”、“柔美”之境界,把文人畫的旨趣推向極致。他的審美見解、藝術理論、創作實踐對于清代山水畫壇影響巨大,可以說他是清代山水畫風的開創者。 山水畫發展與時代精神一脈相承,隨著明末政治的急劇衰微,山水畫發展定被清代重新振新崛起。清代山水,不論是以漸江、石溪為代表的“遺民派”,還是以石濤、梅清為代表的“野逸派”,或是以王時敏、王鑒、王翬、王原祁為代表的“仿古派”,他們雖然繪畫面貌各異,藝術主張不同,有的堅持遺民思想,有的堅持自由創新,有的堅持追嗍古人,但無不以董巨、元四家為宗,把筆精墨妙作為畢生的藝術追求?!胺鹿排伞币院霌P傳統為正脈,專著于傳統圖式的重構,專著于筆墨程式的營造,而忽視了畫家個性情感的張揚和傳遞;相反,石濤、石溪、漸江等畫家則能夠古為今用,專著于傳統圖式建構,同時又專著于師法自然造化,抒發個性情感,造境新奇獨特。 三 清代山水畫壇“遺民派”、“野逸派”的山水精神大可與宋元山水相媲美,可惜他們沒能夠成為當朝畫壇的主流,山水畫被“仿古派”所籠罩?!八耐酢鄙剿軅鹘y,溫和馴柔,筆筆從傳統得來,缺乏新意,缺乏個性,缺乏生活。王時敏以“未得其腳汗氣,正米老所謂慚惶熬人也?!彼鳟嫷臉藴适恰翱桃庾饭拧?、“力追古法”?!八耐酢钡耐跏日f:“以元人筆墨,運宋人丘壑,而澤以唐人氣韻,乃為大成。”王原祁云:“吾五十余年矣,所學者大癡也,所傳者大癡也?!彼戆V黃子久筆法、墨法,深得子久腳汗氣,他的山水畫成就遠不同與其他人,對于后世影響極大。王時敏、王鑒、王翬、王原祁兼為當朝大官,左右清代畫壇,使得山水畫呈臨摹追古“萬馬齊喑”的格局。還有“揚州八怪”、“金陵八家”等山水流派同時活躍于清代畫壇,如山水大家龔賢、程正按、肖云從、查士標等,通過諸多不同流派的繼承與創新,使得清代山水畫成為繼宋、元之后,山水畫的又一次高潮。 時至康、乾之后,封建社會末年,社會猶如暮年老人,生機勃勃逐漸地消失了,山水畫似乎隨著國勢的衰弱而式微,山水畫筆筆摹仿,士人胸無大志。雖然現代畫家黃賓虹認為“道咸畫學中興”,但是再也沒有與“四王”、“四僧”比肩的畫家出現。清末年,整個世界發生了大動蕩,傳統山水畫向近現代山水畫轉型,民國至新中國成立出現了劃時代的人物黃賓虹,他“于傳統上溯古元,于現代以求開放”,上追唐、宋、元、明、清諸代名家,汲取其藝術精髓,成為近代山水畫峰之集大成者。在新中國,由于新時代發展的需要,人民的審美意識不斷更新,人民的藝術審美也不斷更新,畫家們走向生活,走向自然,有駐守傳統者,有倡導師造化者,有洋為中用者,山水畫壇出現了李可染、張大千、陳子莊等一些地域性畫家,他們為新山水畫的發展開拓了新的道路。 方向軍(蘇州工藝美院副教授) 此論文為江蘇省教育廳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研究成果,項目編號為06SJD760014。 2008年1月26日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