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22來源:江蘇省國畫院 |
方向軍 元代繪畫中以山水畫成就最高。山水畫藝術,尤其是水墨山水畫方面有了空前的大發展,后人評價元代的山水畫曰:“瀟灑簡遠,妙在筆墨之外”,元代山水畫在注重皴、擦、點、染等技法,講求法度的宋代繪畫基礎之上又有了重大發展。彼從宋人的重造化、重理性,轉而重心源、重意象,一變院體畫法森嚴、嚴緊工整的風格而為重韻致、求天趣、尚逸品的審美追求。畫史所謂的“尚氣重韻”,是說“淡泊清逸”的元代文人畫新格局。 元代山水畫不論是趙孟頫“水墨渾染點草草,綠蔭環繞清高雅”的《鵲華秋色圖》,還是黃公望“層巒疊章碧山青,雜木莽林氣宏偉”的《天池石壁圖》,或是倪云林“江上春風積雨晴,隔江春樹夕陽明”的《江岸望山圖》等,他們的作品都表現出了一種“簡逸恬淡”的意境。清代畫家王時敏在王翚臨摹的《富春山居圖》中題曰:“元季四大家皆宗董巨,各極其致,惟子久神明變化不拘守其法,每見其布景用筆于渾厚中仍饒逋峭,莽蒼處轉見娟妍,纖細而氣益閎,填塞而境愈廓,意味無窮,故學者罕窺其津涉,獨石谷妙得神髓……”(《西廬畫跋》)。元代黃公望、王蒙、倪云林、吳鎮四大家,深受趙孟頫“古意為尚”審美理論的影響,皆以董巨起家成名,或以“簡勁渾樸”,或以“蒼茫繁密”,或以“恬淡疏寂”,或以“渾厚華滋”而獨行天下。黃公望深得趙孟頫真傳,他的作品“精通造化,筆盡意在;水墨紛紛,渾潤古雅”。他繼趙孟頫之后,將董巨山水推向山水畫的正脈,改變了院體畫陳陳相因的積習,開創了山水畫的一代風貌。 一 黃公望(1269—1354年),杭州富陽人。據元代鐘嗣成《錄鬼簿》記載:“乃陸神童之次弟也,系故蘇琴川子游巷居,髫齡時,螟蛉溫州黃氏為嗣,因而姓焉。其父九旬,方立嗣,見子久,乃云:黃公望之久矣?!秉S公望本姓陸,他是過繼給黃家,其父親年愈九十得子,因起名“子久”。號一峰道人,又號大癡、大癡道人,晚年號井西道人。幼年聰明過人,有神童之目,經史九流之學,無不通曉。擅工詩文,精通音律,長于山水。 黃公望生活的年代,正是南宋滅亡,北方的蒙古族入住中原,建立了元政權。青年時代的黃公望還是豪情壯志,想成就一番事業,在政治上能一展身手,但元代沒有科舉考試制度,當官必須經人推薦,先有一般的小吏做起。據《錄鬼簿》說:“先充浙西憲吏?!薄稛o聲詩史》說:“浙西廉訪使徐琰辟為遠椽?!笔钦f黃公望直到中年的時候才得到一位叫徐琰的賞識,后在浙西廉訪司充當書吏。《梧溪集》說:“嘗椽中臺察院?!保ā段嘞肪硭摹额}黃大癡山水》詩注)黃公望后來又到大都御史臺下屬的察院當書吏,經理田糧。他的上司張閭是一個貪官,為官期間,“貪刻用事,富民黠吏,并緣為奸。”使得當地的人們不得安居樂業,于延祐二年九月逮捕入獄,黃公望也因此而受到牽連,被誣下獄。當時他已年過半百,對吏仕途心灰意冷,他在獄中曾寫詩云:“世故無涯方憂憂,人生如夢竟昏昏。何時再會吳江上,共泛扁舟醉瓦盆?!边@說明黃公望一生的經歷也非??部?。本想為國效力,但因仕途不得意,從此他放意于詩酒之間,又寓興于山水。據李日華《六研宅筆記》說:“陳郡丞嘗謂余言,黃子久終日在荒山亂石叢木深槺中坐,意態忽忽,人莫測其所為。又居泖中通海處,看激流襲浪,風雨驟至,雖水怪悲詫,亦不顧?!薄逗S莓嬙仿浴氛f:“嘗于月夜棹孤舟,出西郭門,循山而行,山盡抵湖橋。以長繩系酒瓶于船尾,返舟行至齊女墓下。率繩取瓶,繩斷,撫掌大笑,聲振山谷,人望之以為神仙云?!币舱驗檫@“失意后的惘然”的心境,也養成了他有時磊落不羈,有時“每月夜,攜酒瓶,坐湖橋,獨飲清吟。酒罷,投瓶水中,橋殆滿。”忽忽憂憂的性格,也因此使得他命中注定是一個出眾、狷介的畫家,而不是其他?!白泳霉ぴ娢?,山水以北苑為宗,而能化身立法,氣清而質實,骨蒼而神腴,淡而彌旨,為元季之冠。”黃公望的山水畫被列為“元四家”之首。他的后半生基本上過著“仙云野鶴”式的生活,后來加入了新道教。在云游的日子里,也經常和倪云林、王叔明、吳仲圭、曹云西等大畫家相聚,切磋繪事,相互題贈。他一生云游四方,居無定所,是“終營狡兔謀”之境。晚年的他,因愛武林湖山之美,曾結廬于杭州的蕭箕泉,最后死于杭州,年八十六歲。他少時博才多學,胸懷大志,中年后絕意仕途,歸隱山林,醉心繪事,終成享譽千秋的畫家。 二 明代張丑《清河書畫舫》說:“大癡畫格有二:一種作淺降色者,山頭多巖石,筆勢雄偉。一種作水墨者,皴紋極少,筆意尤為簡遠?!薄敖妳鞘喜毓陡淮荷骄泳怼罚逭嫘惆?,繁簡得中?!闭f明黃公望山水畫表現手發紛繁多變。傳統中國畫是“山水畫居首”,山水畫是“水墨為上”。黃公望一生最突出的成就是對“水墨紛紛”的董、巨山水研究,并對后世產生了巨大影響。他的山水畫“峰巒渾厚,渾厚華滋?!毙纬善淅L畫特色的主要原因有三方面的因素。 一方面他“博古通今,”“師法傳統”。 一方面他“感悟自然”“師法造化”。 最后,再加上他傳奇而曲折的人生閱歷、修養,從而使得他的山水畫百代標程。他是趙孟頫的入室弟子,因趙“力拒近世,”“托古改制,”主張師法北宋,上追晉唐,尤推董、巨,明代董其昌說:“有唐人之致,去其纖;有北宋之雄,去其獷”。所以趙孟頫對他的影響是根深蒂固的,他醉心董源、巨然,而力追二米、荊浩、關仝、李成等筆意,又加入自己心思的一番功夫熔煉。黃公望又特別重視體味“自然造化?!薄俺S诘缆沸幸鳎娎蠘淦媸?,即囊筆就貌其狀;凡遇景物,輒即模記?!彼环矫孀⒅亍肮湃酥矸ǎ绷硪环矫孀⒅亍白匀恢矸??!庇^察自然,心摸手記。他根據自然觀察,說:“樹要四面俱有桿與枝,蓋取其圓潤?!薄吧筋^要折搭轉換,山脈皆順,此活法也。眾峰相揖遜,萬樹相從,如大軍領卒,森然有不可遜之色,此寫真山之形也?!彼帮栍物動[”,“囊括萬象”,“胸中富有丘壑?!彼白♀?、打坐、降心、煉性,”“心靜意淡,空納萬象?!痹斐隽恕扒骓崳睂⒆匀痪坝^變為畫面景觀,將眼中的“第一自然”變為“心中的第二自然”。 “黃公望師董巨,汰其繁皴,瘦其形體,巒頂山根,重加累石,橫其平坡,自成一體”(《中國繪畫史》),《富春山居圖》是他晚年的一幅代表作,這幅作品足以代表了他藝術的最高水平,作品中幾乎沒有“渲染,”而僅具“勾皴輪廓”,可用一個“寫”字概括。此作屬一幅長卷,長636.9厘米,高33厘米,表現了連綿不斷的山巒,一望無際的江水,水墨渾潤紛紛,意境開闊遼遠,草木蒼莽爛漫,樹木奇異紛繁。以干而枯之筆勾皴,疏朗簡秀清爽瀟灑。從作品的表現足以可以聯想到趙孟頫對這種手法的開創和引導作用,他力推北宋,宋代繪畫的法度森嚴,筆精墨妙,已開文人畫之端,元代繪畫更突出了“抒情寄興”,“尚氣重韻,”充分體現了文人畫的特點,它更注重感情的宣泄,更注重形而上的追求。黃公望此圖不徒以形似為足,而重“理趣神韻,”重“筆法多變”重“筆墨融合”重“草篆奇籀”。他在筆法方面變宋人質實為虛靈,變剛勁為圓潤,多用渴筆、積墨的干筆皴擦,筆勢側中寓正,畫面山淡樹濃,意滿柔和。此圖歷來為傳世之寶,可惜被燒留一半,后人稱之為《剩山圖》。他的另一幅作品《九峰雪霽圖》,則表現了他不同與前者的表現手法。此圖是他畫雪景的代表之作,圖中九峰聳立,巍峨挺拔,主賓相讓,溪水潺潺,斷崖伏崗,叢林結屋,表現了一種“清靜闊遠,仙幽雅逸”的境界,并題:“至正九年春正月為彥功作山水,次春雪大作,凡兩三次,直之畢工方止,亦奇事也。大癡道人時年八十有一,書此以記歲月云。”在絹本上用淡墨渲染,山石景物用淡墨勾形,多變筆意略皴,用淡墨暈染天空,積雪山峰自現,使得畫面寒氣襲人,蕭瑟荒遠。從黃公望的《山水訣》中,不難看出他對董巨和李成的山水的醉愛,但從他的作品總體看,他的畫得趙孟頫之“骨意,”得二米之“韻味”,在長期的生活體驗中,對傳統與造化進行“生化,”進而脫變為“渾厚瀟灑,淡逸柔和”的個人風貌。 三 黃公望的山水畫成就在中國繪畫史上極高,自元以后,凡有山水畫的地方,皆有他的巨大影響所在。元代以前,多用濕筆,謂之“水墨暈章,”而元季四家,全用干筆,黃公望“皴點多而墨不費,設色重而筆不沒,游移變化,隨管出沒,而力不傷,是其用干筆之因?!蹦纤卫?、劉、馬、夏之后,山水之變,始于趙孟頫,成于黃公望,他繼趙之后,徹底改變了南宋后期陳陳相應的積習,開創了一代風貌。黃賓虹說:“子久山水全宗北苑,間以二米法。”“墨中有筆,渾厚華滋?!鼻迦隋X杜:“至元,大癡、仲圭一變為簡率,愈簡愈佳?!泵魅硕洳f:“黃子久學北苑。”“從北苑起祖?!保ā懂嫸U室隨筆》)是說黃公望宗北宋之法,又刪繁為簡,他的變革觀點是與趙孟頫“托古改制”的觀點一致,他著意于董巨、二米的研究,尤推董源,創“淺降法,”使其作品水墨披紛,蒼率瀟灑,境界在趙孟頫之上。 倪云林題黃公望畫云:“本朝畫山林水石,高尚書之氣韻閑逸,趙榮祿之筆墨峻拔,黃子久之逸邁……”黃公望的畫名在當時就非常高,“元四家”中的吳鎮、倪云林、王蒙皆以師法黃公望而名。到了明、清兩代及之后,幾乎有大癡壟斷了山水畫壇:“明四家”、“金陵八家”、“四王、”“新安四家、”等諸家及其傳派都深受其影響。 黃公望的山水是描摹的他的“胸中丘壑”,這胸中丘壑是太湖一帶的客觀山水糅合他的主觀情趣共同鑄就的。所以他能夠師法董巨、二米而擅出藍之譽,亦掃地無余。他的山水畫審美意味呈現出一種“抽象”和“具象”相結合的特點,他使傳統水墨寫意的技巧發展趨向完美,同時也大大促進了“抒情達意”的文人畫的高境界發展。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