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20來源:新華網 |
2024年,連云港經濟回升向好態勢持續鞏固,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2.1%、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8%、工業應稅銷售收入增長7.4%、工業用電量增長9.8%、外貿進出口額增長16.3%,增速均居全省前列。 總結去年的成績,邢正軍說,具體可以用“四張答卷”來體現:第一張是厚積薄發的“產業答卷”。石化產業基地再跨千億臺階、產值超2000億元。核能供熱發電廠項目獲國家核準,全國最大單體灘涂光伏項目海上工程開工。海洋裝備產業園一期竣工,全省首艘工船養殖三文魚項目簽約落戶。獲批一類新藥3個、總量保持全國領先。“悟空智算”中心算力達4800P、獲全國工業智算節點認證。躍居國家創新型城市第52位、較2023年上升13個位次。第二張是雙向拓展的“開放答卷”。港口吞吐量3.46億噸、集裝箱量669萬標箱,跨境電商交易規模翻番。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成果加快落地,國際班列開行數量穩居全省第一,中哈物流基地、哈國東門無水港集裝箱量近60萬標箱,阿克套港集裝箱樞紐項目、30萬噸級航道改擴建、徐圩港區疏港航道整治工程開工建設。徐圩港區、航空口岸擴大開放通過國家驗收,成功承辦全球公共安全合作論壇(連云港)2024年大會。第三張是內外兼修的“生態答卷”。我國首個工業核能供汽項目——“和氣一號”建成投產,可再生能源發電新增裝機容量超2500兆瓦、增長56.3%。PM2.5年均濃度連續四年達國家二級標準,國省考斷面優Ⅲ比例高于省定目標4.5個百分點,近岸海域優良海水面積比例居全省第一。連島建成國家美麗海灣,石梁河水庫生態修復入選全國生態治理典型案例,鳳屏湖獲評淮河流域幸福河湖。第四張是共建共享的“民生答卷”。城鎮新增就業人數超額完成年度目標,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5.8%。新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23所,連云港師范學院成功升本,縣區三級綜合醫院實現全覆蓋,“先醫后付”模式獲全省推廣。強化“一老一小”服務保障,完成適老化改造3000余戶。50件民生實事高質量完成,民生支出占比超80%,港城人民在高質量發展中更好享受高品質生活。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連云港將錨定省兩會確定的目標任務,聚力推動“六個邁上新臺階”,奮力書寫高質量發展“后發先至”新答卷,努力以新的實績為全國、全省大局作出更大貢獻。 聚焦“主戰場”,推動產業強市邁上新臺階。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緊扣10條重點產業鏈,持續強鏈補鏈延鏈,實施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專項行動,開展新一輪“432”招商引資計劃、“十百千”項目攻堅行動,做強做優石化、“三新一高”等主導產業,推動鋼鐵、食品等傳統產業高端化、綠色化發展,加快建設數據要素產業園、公共安全科技產業園,培育壯大低空經濟、合成生物等新興產業,前瞻性布局深海遠海、前沿新材料等未來產業。 打造“策源地”,推動科技創新邁上新臺階。以“構建全省科技創新北翼策源地”為目標,依托太湖實驗室連云港中心、高效低碳燃氣輪機試驗裝置、“一帶一路”技術轉移中心等創新載體,發揮盛虹煉化、恒瑞醫藥、中復神鷹等龍頭企業創新優勢,加快突破一批原創性、引領性關鍵技術,高標準建設化工新材料等研發中心和中試基地,重組省級重點實驗室2家,新增科創平臺40個,不斷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 激活“源動力”,推動改革開放邁上新臺階。著力抓好示范性、帶動性強的標志性改革舉措,推動“高效辦成一件事”“綜合查一次”等改革走深走實,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構建為企服務新生態,切實保護民營企業合法權益,持續擦亮“連心城·貼心港”營商環境品牌。聚力打造“一帶一路”強支點,加快建設中歐(亞)班列集結中心,推動“兩基地、一班列”擴量提質,積極融入中吉烏通道、中蒙俄經濟走廊,開行國際班列900列以上。優化“連申快航+”多式聯運體系,強化與隴海沿線城市內河港合作、無水港聯動,更好融入長三角發展、做足隴海線文章。 開辟“新賽道”,推動經略海洋邁上新臺階。深入推進國家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建設,壯大海洋裝備產業園、海鮮電商產業園等5家特色園區。統籌擴大南極磷蝦捕撈、北極帝王蟹進口、深海三文魚養殖規模,系統推進陸基育苗、工船艙養、智能網箱和灘涂立體開發等產業化發展。推進海藻精煉提取、海鮮預制菜等項目建設,做強海洋功能性食品、海洋中藥等特色產業。培育“漁業+”“婚慶+”等新業態,推動海洋旅游從觀海向親海拓展。 爭當“領跑者”,推動綠色發展邁上新臺階。更高標準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不折不扣抓好中央和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整改落實,完善大氣污染防治聯防聯控機制,全域打造幸福河湖、“無廢城市”。探索建設零碳園區,有序推進高能耗行業技改升級,推動“風光水氫核儲”多能協同發展。實施廢棄露天礦山、濕地等生態修復,從嚴監管生態空間保護區域,精心塑造濱海風貌城鎮帶、美麗生態風光帶和綠色產業集聚帶。 厚植“幸福色”,推動共同富裕邁上新臺階。強化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城鄉基層和中小微企業就業支持,城鎮新增就業3.5萬人以上。全力抓好省運會、省殘運會籌備,加大教育、醫療、養老、托育等優質服務供給,健全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推動民生保障由補缺向普惠發展??v深推進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一件事”全鏈條治理行動,嚴控政府性債務風險,兜牢基層“三?!钡拙€。健全鄉村治理體系,扎實開展信訪工作法治化提升行動,營造安定和諧社會環境。(文靜)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