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25來源: 藝術中國 |
活動現場 1月20日,中國國家畫院與中國美術學院合作框架協議簽署儀式暨創作研究與人才培養座談會在中國國家畫院明德樓舉行。 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黨組成員、副主席、書記處書記高世名,中國美術學院黨委書記金一斌,中國美術學院院長余旭紅,中國國家畫院黨委書記燕東升,中國國家畫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劉萬鳴,中國美術學院副院長韓緒,中國國家畫院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王青云,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原館長何加林;中國美術學院辦公室主任韓亮,科研創作處處長劉海勇,社會合作處處長王益,原中國畫與書法藝術學院院長張捷,中國畫學院副院長(主持工作)盛天曄;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邢少臣,中國國家畫院辦公室主任董雷、副主任吳笛,黨(紀)委辦公室主任卜登科、副主任玄明加,人事人才處處長劉博涵、副處長王銳光,財務處處長吳濤,創研規劃處處長袁學軍、副處長康雷,山水畫所所長方向、副所長王躍奎,書法篆刻所副所長(主持工作)謝小銓,油畫所所長趙培智,版畫所所長沙永匯,雕塑所所長鄧柯,理論研究所所長陳明,教學培訓部主任邱雷、副主任程興林,交流合作部主任張楠、副主任陶宏,美術館館長李虹霖、副館長常欣與杜浩,總務處處長任明輝,信息中心主任劉德峰,《中國美術報》社副總編輯馮知軍、副社長顏培大等出席簽署儀式。王青云主持儀式。 嘉賓觀看中國美術學院專題片 嘉賓觀看中國國家畫院專題片 高世名、劉萬鳴、余旭紅、燕東升、金一斌先后致辭。韓緒與王青云代表雙方簽署合作協議。 高世名致辭 高世名表示,中國國家畫院不僅是一個藝術家群體,還是一個國家級平臺。近年來,中國國家畫院更加強調對全國畫院系統的引領和帶動作用。因此,中國美術學院與中國國家畫院的合作,不僅是與中國國家畫院的合作,更是與全國各地畫院藝術家的合作。中國美術學院既是主題性創作的國家隊,也是藝術實驗和藝術教育的先鋒隊。在這里,教師們擁有兩個身份:一是教師,二是藝術家。與中國國家畫院的同仁們攜手合作,會更加凸顯“藝術家”這一身份的重要性。同時,高校青年學子帶來的新鮮活力和創新思維,也將對畫院同仁產生積極影響。相信在未來的研究、創作、展覽、傳播以及人才培養等方面,雙方一定能夠開展眾多優質且深入的合作。今天,我們身處一個好時代、一個大時代,科技迭代日新月異,太多新事物值得我們去發掘,太多新問題值得我們去探索。這些新鮮的現象和事物,都會成為藝術家們創作的源頭活水。期待雙方攜起手來,共同攀登藝術高峰。 劉萬鳴致辭 劉萬鳴表示,中國國家畫院與中國美術學院合作框架協議的簽署,標志著雙方正式建立了“創作、科研、教學”互促共建的學術體系。這一合作不僅源于雙方歷史深處的文脈相連——中國國家畫院首任院長李可染曾在青年時代就讀于國立藝術院(現中國美術學院),此次全面合作也是今日畫院人、今日國美人對先生們深厚藝術底蘊的深切瞻望和致敬。雙方的合作更是基于現實的使命和需要,彼此共同的目標在于通過學術引領推動美術建設,以創作服務人民,培養和凝聚更多創新力量,共同邁向新時代美術發展的高峰之路。此次合作不僅著眼于當前,更是通達未來、立足長遠的戰略選擇。期待著今日播下的種子,能夠在不久的將來展現出佳作紛呈、人才輩出的燦爛景象。今天的簽署儀式僅僅是一個開始,未來的合作需要每一位藝術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的積極參與和共同努力。為此,中國國家畫院將全力以赴,投入豐富的學術資源,確保各項合作項目逐一落地實施,共同開創雙方合作的新篇章。 余旭紅致辭 余旭紅表示,中國國家畫院與中國美術學院本次合作框架協議的簽署以及后續的交流合作是雙方共同推進文化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重大舉措。一是要發揮文化藝術賦能作用,在文化強國建設中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梳理、研究、轉化和應用,切實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二是發揮重要節展平臺的帶動作用,將雙方的優勢轉化為文化事業發展新的增長點,共同承擔國家主題性創作和重大課題的研究,推進文藝精品高地和文化創新高地的建設。三是發揮專家名師的引領作用,推進品格立院和一流學科建設,培養高水平藝術人才,尤其是高層次創新型人才。希望立足雙方的優勢,通過共同努力,能夠創作出代表中國藝術新面貌的作品、培養出影響世界藝壇的卓越人才。 燕東升致辭 燕東升表示,這次合作是中國國家畫院落實文化和旅游部關于高校共建工作的重要舉措之一。雙方將從人才培養、藝術創作、學術研究、融入重大戰略、賦能行業發展等全方位著手,全面深化共建,合力推動創新學術體系的搭建。中國國家畫院是國家級美術創作和研究機構,在新時代正在努力創作中國美術的新經典;中國美術學院是中國美術教育的沃土和重要陣地,在新時代正在書寫中國藝術教育自主發展之路的新篇章。希望通過建立全面合作關系,進一步完善共建工作機制、整合優勢學術資源,在夯實已有合作項目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創新,拓寬工作視野,不斷豐富共建方式和路徑。相信通過努力,雙方的合作必將成為高校共建工作的新典范。 金一斌致辭 金一斌表示,中國國家畫院是全國畫院系統的“領頭雁”,是美術創作的國家隊。中國美術學院是百年名校,學院的學科專業和人才培養在國內名列前茅,兩個單位的合作有著良好的基礎,相信未來一定會結出豐碩的果實。“兩院”重點在以下幾個方面加強合作:一是舉辦多種學術展覽和研討會,共同推動學術研究的深入和完善;二是圍繞共同感興趣的領域開展深度科研合作,加快建構中國特色藝術學科自主知識體系;三是雙方積極推動高層次美術人才培養;四是雙方積極開展聯合課程,通過導師賦能共同打造人才培養的平臺。國美人和畫院人的合作,一定會為我們國家的文化強國建設奉獻力量,為中國藝術家參與世界文化藝術的塑造作出貢獻。 王青云主持儀式 韓緒與王青云代表雙方簽署合作協議 隨后,“創作研究與人才培養座談會”在中國國家畫院明德樓國風堂舉行。座談會由董雷主持;何加林、韓緒、邢少臣、張捷、袁學軍、韓亮、方向、盛天曄、趙培智、劉海勇、謝小銓、王益、沙永匯、鄧柯、陳明、邱雷先后發言;劉萬鳴作總結發言。 部分嘉賓合影 “創作研究與人才培養座談會”紀要 劉萬鳴(中國國家畫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此次中國國家畫院與中國美術學院合作框架協議的簽署,在美術界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專家們提出的強強聯合、互補互借等建議,以及匠心精神在教學與創作中的重要性值得深思,對于學術品質的一致追求,也為雙方的合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協議簽署之后,關鍵在于將合作意向轉化為實際行動,因此,必須建立有效的年度會議機制,通過定期溝通與協商,明確雙方的合作計劃與具體方式。這樣的機制將有助于監督合作進展,及時調整合作策略,從而確保合作能夠持續、穩定地推進,真正實現合作共贏。 何加林(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原館長):畫院和院校雖然職能不盡相同,但是有一個共同目標,都是為了促進中國美術事業的發展。中國國家畫院“經典引領品格立院”的學術追求,與中國美術學院扎實的學科、學術建設有諸多值得交流合作的地方。希望在今后的合作過程中,能夠聘請中國美術學院的名師來中國國家畫院進行講學、授課,提升畫院在教學方面的水平和層次;同時,在中國國家畫院的創作研究和展覽活動中,也希望有更多中國美術學院的教師和學生的參與,促進和提升中國美術學院的創作研究水平。 韓緒(中國美術學院副院長):首先,在教育部倡導的部省合作共建高校的新背景下,中國國家畫院與中國美術學院的合作便有了一脈相承的血緣關系。其次,畫院與美院在創作和教育的不同職責中,能夠逐步找到互相借鑒、互相促進的元素。再次,希望雙方都要避免匠氣,避免按部就班,走出舒適區,因此可以將這次合作作為一面鏡子,彼此之間相互觀照,為未來的合作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邢少臣(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中國美術學院師資力量雄厚,教學理念先進,培養了眾多優秀藝術家。中國國家畫院需要各類人才,雙方的合作將為畫院注入新鮮血液,促進長遠發展。期待雙方合作順利,達成共識,為中國美術事業的發展貢獻力量。 張捷(中國美術學院原中國畫與書法藝術學院院長):今天簽訂的協議標志著兩院合作的新起點,旨在讓藝術服務于國家文化建設。中國美術學院擁有豐富的學科資源和地緣優勢,中國國家畫院則是美術創作的重要學術平臺,雙方將深化合作,開拓優勢,推進國家重大主題創作和國際項目。協議簽署后,需細化落實規劃,每年推進重大項目。學院提供展示平臺,助力畫院藝術家作品的展示,共同推動藝術教育與創作的繁榮發展。 袁學軍(中國國家畫院創研規劃處處長):今天,兩院合作框架協議的簽署將載入史冊。關于人才培養與創作,第一,要加強文史哲修養,拓寬視野,為藝術創作奠定堅實的基礎;第二,注重實踐能力,搭建多樣化的實踐平臺,鼓勵藝術家參與各種藝術創作活動;第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參考借鑒彼此的教學精髓和豐富經驗;第四,創新教育模式,打破傳統教育模式,激發藝術家的熱情。總之,兩院攜手、院校共建,將會為繁榮我國的藝術事業貢獻智慧和力量。 韓亮(中國美術學院辦公室主任):中國國家畫院和中國美術學院互相支持與信任,對未來合作充滿期待。為推進合作,提出以下三個方面建議:一是雙方指定具體部門組建聯合工作小組,確保合作的長期、穩定、可持續;二是雙方建立年度會晤互訪機制,選定最佳時間節點,促進深入交流與合作;三是制定年度合作清單,有步驟、有秩序地推進各項合作事項,每年重點完成一件事,逐步累積合作成果,滋養雙方的發展與成長。 方向(中國國家畫院山水畫所所長):中國國家畫院山水畫所與中國美術學院交往較多,感謝中國美術學院對山水畫創作的支持。期待中國美術學院繼續助力傳統學術研究,推動中國繪畫發展。建議加強藝術家交流、學生互動,共同建立人才梯隊。同時,中國國家畫院可作為中國美術學院在北京的窗口,加大學術傳播力度。雙方資源相輔相成、強強聯手,共同推動藝術發展,實現藝術共鳴。 盛天曄【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副院長(主持工作)】:中國美術學院秉承的“守正創新”,源于林風眠的中西融合與潘天壽的傳統出新。具體到教學,山水畫一脈承續最完整,浙派人物畫寫意一脈尚需整理和賡續。2024年上海的“光華旦旦——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作品展”完整呈現了中國畫學院的歷史脈絡,前輩作品中的文化傳統是我們應守的根源。雙方合作應避免書齋氣、匠氣及江湖氣,重要的是互相促進、平臺共建。 趙培智(中國國家畫院油畫所所長):中國美術學院作為百年名校,其優勢顯著,教師與年輕人打交道,接觸最前沿的學科動態,能激發對創作與教學的思考。中國國家畫院雖有教學,但對象固化,有待與學院互補。希望此次合作能夠落實到專業與專業間的點對點交流與合作,如互派老師參與教學、理論研究、展覽交流等,每年召開合作會議,總結互通,共同發揮各自優長,推動藝術事業的發展。 劉海勇(中國美術學院科研創作處處長):在中國國家畫院與中國美術學院的合作中,學院致力于推進藝術創作與教育的共同發展,通過詳細規劃與項目對接,加強國際化影響,助力國家文化戰略。在展覽、研究、創作與教學等方面,也將深入挖掘資源,進行真展覽、真研究、真創作,并加強師資互聘與人才培養。為確保合作成效,建議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加強優勢互補與強強聯合,共同推進中國美術事業的繁榮發展。 謝小銓【中國國家畫院書法篆刻所副所長(主持工作)】:中國國家畫院書法篆刻所近年來的工作重點是以重大主題創作與研究為核心,同時策劃了“刻石書法研究與創作系列展”,開創了以書法文物文獻融合當代書法創作的新模式。同時,書法進校園項目成果顯著。對外交流上,中韓書法雙年展效果良好。期待與中國美術學院深度合作,尤其是在教學課程的合理設置、傳統經典的當代解讀、展覽策劃與藏品支持及書法創新及邊界等方向上,進行學術探討,共同推動書法發展。 王益(中國美術學院社會合作處處長):今天簽訂合作框架協議恰逢其時,中國美術學院將確保合作的實質、實效推進,建立定期協商機制,每年制訂計劃并抓好落實執行。同時,加強雙方日常交流互動,資源整合、強強聯手,共同服務國家形象塑造、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城鄉美學建設、優秀傳統文化研究活化等。并積極參與國際文化傳播,共同推進中國文化、中國精神的傳播。期待列出計劃,有序推進工作。 沙永匯(中國國家畫院版畫所所長):中國國家畫院版畫所與中國美術學院版畫專業交流密切,學院的版畫教學嚴謹、體系化,版畫寫生課程的教學方式值得學習。中國國家畫院版畫所現任和外聘人員共41位,都是全國各地的學科帶頭人,多次參與中國國家畫院主題性創作展覽。同時期待與中國美術學院繼續合作,加強青年人的版畫培訓和培養,共同推動版畫藝術發展。中國國家畫院版畫所今年申報了國家藝術基金組織創作項目,旨在培養青年人才,期待更多的青年創作者參與,更持久地延續合作。 鄧柯(中國國家畫院雕塑所所長):這次中國國家畫院和中國美術學院以開放的姿態,促進學術交流合作,意義重大。中國國家畫院雕塑所與中國美術學院雕塑團隊互動頻繁、受益良多,希望兩院在主題雕塑創作人才團隊建設上互助共建,錨定國家戰略展開實踐研究。同時,期待在傳統研習和考察方面有更多互動。相信兩院未來在創作、科研、教學和展覽上將有更多活動展開,共同推動雕塑藝術發展。 陳明(中國國家畫院理論研究所所長):中國國家畫院歷來重視美術理論研究。理論研究所的研究范圍涵蓋主題性美術創作、現當代美術、傳統書畫及歷代畫院等領域,主張理論的實踐性,重視創作實踐的理論與批評。中國美術學院的創作研究與畫院系統的創作研究有著天然的互補性,希望能與中國美術學院的學術部門進一步加強聯系,共同承擔學術項目、舉辦學術論壇、進行學術交流等。相信兩院未來會有更大的交流合作空間。 邱雷(中國國家畫院教學培訓部主任):中國國家畫院教學培訓部經過40余年的教學實踐,培養了眾多中國畫人才。首創導師工作室教學模式,聘請80余位名家,培訓6000多人;承辦文化和旅游部人才培養項目,培訓中青年骨干近400人次;參與國家主題性創作美術工程,獲頒優秀組織獎。期待與中國美術學院深度合作、優勢互補,并建議開辦高端人才培養班,面向學院研究生等,進行學歷后教育,頒發雙方證書,共同培養青年人才。 董雷(座談會主持人、中國國家畫院辦公室主任):今天,中國國家畫院與中國美術學院就創作研究、人才培養和全面合作進行了充分的交流座談。與會的領導和專家研討內容充實,從各自的專業角度出發進行了深入思考和建議設想,為推動雙方優勢互補和持續合作發展貢獻了智慧。相信此次座談的內容會在日后各具體項目的合作中得到落實。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