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31來源:江蘇省國畫院 |
王飛飛,1959年生,自幼好學,尤愛文學與中國山水畫。1978年,全國五大畫院之一的江蘇省國畫院舉行該院歷史上第二次招生,且限招10人。19歲的王飛飛以優異成績考入,滿懷憧憬地踏上了通往藝術殿堂的階梯。作為中國傳統國畫的最高研究機構,畫院與其他美院或大學美術專業在培養目標及定位上有很大不同,采用師傅帶徒弟式,一師帶一生的教學,這使王飛飛得到名師真傳?,F任院長趙緒成、國畫大師傅二石是他當時的指導老師,就讀的4年間,國畫創作師從亞明、宋文治,書法師從武中奇,篆刻師從黃養輝。這些畫壇、書壇開派大師的言傳身教,對他思想和藝術的進步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1981年,王飛飛作為畫院專業的國畫創作接班人畢業留院,從此步入漫長的職業創作生涯。 20多年來,王飛飛在國畫美學藝術方面,進行著潛心研究和辛勤創作,經年不輟的勤學苦練使他積蓄深厚造詣,累累碩果。他歷年來的個人作品巡回展從省內走向省外,在南京、北京、廈門、廣州、深圳、湛江等地展出。自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國內、國外的一些權威美術機構、博物館、畫廊對王飛飛的作品表示出濃厚的興趣和極大的關注,并收藏了他的近百幅佳作,收藏者包括江蘇美術館、浙江博物館、廣東博物館、廣東嶺南美術出版社、香港會展中心、日本東京三越株式會社美術館、美國底特律密歇根州立博物館等。 中國的國畫藝術博大精深,講究意境與精神,尤其反映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天人之際和諧”的宇宙觀,寓善于美的古典審美觀,自我完善的人格觀。王飛飛深知:要想在國畫創作上取得成就,需要汲取豐富的文化營養,需要“虛靜恬淡”的淡泊心志,更需要長年累月堅持不懈的辛勤創作。20多年來,他心清如水,每日沉下心潑墨創作,終能意在筆先,開新一代畫風而獨樹一幟,成為個性鮮明的實力派畫家。在當今各種“快餐文化”充斥的功利社會,王飛飛只潛心于藝術創作,而不追逐各種名利,實屬難能可貴。畫家及他的作品已有一定的社會影響,但他依然低調地生活和工作著。 曾經有不少青年習畫者向王飛飛討教有無成為畫家的捷徑,他總是直截了當地告誡他們,藝術領域不是名利場,要想成畫家者,惟有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腳踏實地、勤學苦練、鍥而不舍。而一旦被金錢所左右、受名利之誘惑,就必然會走彎路,就會很容易失去自我。畫家認為,書畫創作和其他形式的藝術創作一樣,超凡脫俗、潔身自好、游心物外、心態平和者,才能有所研究、有所創新、有所成就。 王飛飛的山水畫,常以清新秀逸、典雅不俗的畫風打動人心??此摹翱s千里于咫尺,寫萬趣于指下”的山水畫卷,能體會到講究山有脈、水有源、氣脈連貫、似斷若續的畫理。畫家把生意盎然的自然美和藝術美融為一體,將人類向往美好生活的追求表現得淋漓盡致。畫家以精湛技法,嫻熟表達傳統山水畫的深邃含蓄,并以其豐富的人文思想和文化內涵給人以感化和啟迪。 王飛飛對儒、道兩家精辟的的哲學思想也頗有研究,這是中國傳統人文思想的起源,可謂民族瑰寶。他的山水畫以怡情適志、小中見大、密中見疏的畫理,展示山水清音的深遠意境,表達出以寄情山水而抒發心志的傳統人文思想。他認為,畫品如見人品,藝術之美包含道德內容,畫家應先具真、善、美之人格,才會賦予其畫作以積極的、富有內在意義的美。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山水畫始終是一朵艷麗芬芳的奇葩,歷代名家名畫的數千年積淀,早已形成獨特的、不可僭越的民族文化,形成一支延綿不斷的文脈。王飛飛得到名師在藝術創作上的傳、幫、帶,以及在人品、修為的尊尊教誨,這些都激勵著他在藝術道路上刻苦鉆研與辛勤勞作,也使他對繼承傳統和藝術創新有了獨到的見解。畫家認為,中國山水畫的藝術傳統,相互聯系、前后貫穿,是自古至今的系統,如要有所創新,必須先要學習先人、繼承先人,只有承前才能啟后。畫家因此立下“不薄今人,厚古人”的原則,深得同道贊譽。 作為山水畫家,王飛飛對大自然有著特別的情感和深深的眷戀。為了擷取藝術創作所需的山水風貌、自然風光、人文關懷,畫家走遍了全國各地的山山水水。祖國遼闊的山川、壯美的河流、悠久的歷史與厚重的文化,帶給畫家無限的創作靈感與激情,激勵著王飛飛將所有的愛傾注于一幅幅飽蘸丹青精神的畫卷之中。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