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10來源:江蘇省國畫院 |
張學成 葉爛是江蘇新花鳥畫開拓者中的一員。他在花鳥畫創作方面的成績已引起了畫界的注意,并獲得了較高的評價。
葉爛曾受業于著名花鳥畫家陳大羽先生,他秉承師法,在嘗試摸索中形成了粗筆濕色的突出風格,為畫界所首肯。有感于這些年很多人都在用練就的幾筆,不假思索地到處套用,于新境的追求和面貌的確立方面卻有放松,導致審美趣味低下,創作意識萎縮,筆墨技巧退化。葉爛認為:脫離生活,毫無真情、矯揉造作是其根源所在,只有尋求到屬于自己的那一點點東西,那一點點有感于衷的東西,才能成為自己藝術框架的粘合劑。
葉爛對少年時家鄉荷塘的那種野趣,河灘蘆葦的那種蒼莽,村頭樹陰的那種幽靜,至今不能忘懷。幾年來,他一直在不倦地尋求表現這種幽野清潤的境界,月色、秋塘、晨霧、雨荷、湖畔……從他常畫的題材來看,一種童年的、鄉村的、原始野逸的情趣,始終在他成熟了的藝術積累之中萌動,成為其創作的原動力。它朦朧、遙遠,隨心緒而時隱時現,展現著人生的坎坷和喜悅。他厭棄園林盆景式的悠閑花草,更不喜那經過精心擺布、刻意雕鑿、構圖有序、筆墨精細的畫面,于是,一種幽遠朦朧、縹渺夢幻之感在他的畫中出現了,畫面呈現的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花鳥寫實,而是著意營造的一種氣質,主觀訴諸的一種感覺。其手法隨著取材、色彩、構圖的不同而豐富多彩。當然,這一成績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輕易學就的,飽筆中的水份不可長時間存于筆中,所以畫家必須于深思熟慮之后,又不假思索地迅速揮灑其間,葉爛善于一色中見豐富,又善于諸色中求統一;雖無一絲墨痕,又有淡雅之致??慈~爛的畫,有視覺之愉悅,精神之陶冶而無浮顏雜色之刺目。
葉爛尋求平面分布自由度之提高,以利于表現他那心中萌動之意念。這種不拘一格的意象,常常重疊浮現,通常是童心的、柔性的、迷幻的、不均齊的形式,旨在讓人們從完整的畫面中感受一種撲面而來的直感。比起很多寫生式、以三度縱深感為旨歸的更讓人強烈感到真實性的畫面,葉爛的確抓到了一種能直指內心,并能喚起人們審美情感的強烈圖式:即畫面形式的嚴謹性,繪制手法的隨意性,平面構成的二維性,景物造型的裝飾性,墨色關系的迷朦性,立意取材的野逸性,這不能不說是對當今花鳥畫格局的一種帶有根本性的突破。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