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10來源:江蘇省國畫院 |
王智勇 當代花鳥畫,工筆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寫意花鳥畫則相對滯后,原因是寫意花鳥最能符合文人情懷的美學傳統而根深蒂固,它既有內在的規律,也有外在的要求。作為內在的規律,它不是具體而客觀地描摹對象,而是“不求形似”、“聊以寫胸中之逸氣耳”為標準,作為外在要求,是指各個時期有著不同的審美界限?!皩憽辈皇浅瓕懙摹皩憽?,而是“泄”,即是養氣、逸氣儒家思想觀?!耙狻笔侵腹┙o人想象,勾起思緒非具象東西。也許是花鳥相比山水、人物瞬間時更能直接表露文人畫家“發之情思,契之綃楮”,故而,歷代文人畫家借花鳥發真情特別多,如:王維借雪中芭蕉寓于渲淡,文同畫竹示其遭遇,米芾畫枯木解心中盤郁,王冕畫梅取其骨氣……尤其指出的是,文人畫家不僅畫寫意花鳥之多,而且誕生八大、吳昌碩、齊白石等這樣的大師也不在少數,他們不僅既定了形象形式和較完美的表達方式,并將此藝術推向一個似乎無法攀登的峰巔。于是,我們不得不思考一個問題:當代寫意花鳥畫能否發展?怎樣發展? 應當指出的是,當代寫意花鳥盡管呈現不同題材、風格、形式與內容,但依舊存在一些病癥:一是相互模擬與重復;二是習慣享受傳統賜于的便利;三是賦于時代精神具有的穿透力不夠;四是裝飾化、設計化或者照搬西方藝術所謂的“創造性”。我認為,畫寫意花鳥的人可謂多矣,但真正有突破、有建樹,且能留在歷史而影響后人的畫家寥寥無幾。 如此說來,有人便會責問,按照你的謬論,當代還有畫寫意花鳥的必要?應當說,任何事物只是相對而言,不是絕對化。我們不僅不能不畫,與此相反,更要尋找傳統精神與時代審美要求的契合點,解決在當代情境中的藝術語言和筆墨方式,從而獲得這個時代賦予寫意花鳥畫的新思想與理念。 應當說,葉爛是有思想與理念的畫家。他早年師承著名畫家陳大羽,如果沿著老師的筆墨圖式畫下去,難以連續三次入選全國美展。他的寫意花鳥畫花木鳥禽無不獵涉,最讓人感到他睿智之處就在于“抓住一點,不計其余”,就是抓住“荷花”為對象的表達,在筆墨材料、基本畫法上繼承了傳統的精髓,在思想與觀念上廣取博收。 荷(蓮)是中國人喜愛的植物,不僅是中國的名花,也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詩經》中載有:“山有扶蘇,隰與荷花?!薄吨軙酚涗洠骸八挐梢呀?,既蓮掘藕?!贝呵镏圃炝恕吧忷Q方壺”。初漢《爾雅》中說:“荷,芙蕖,其莖加?!蔽鳚h樂府歌辭將荷喻為美麗,晉《子夜歌四》中將荷寓為愛戀。而歷代詠荷名詩舉不勝數,就有梁元帝《采蓮賦》、王勃《采蓮曲》、李白《古風(其二十六)》、李商隱《荷花》、歐陽修《采桑子》、周敦頤《愛蓮說》等等。荷(蓮)還被視為清白、圣潔、高尚、謙虛、高雅的品質,賦予她“凌波仙子”、“水宮仙子”、“玉環”等美麗的名子,尤其是周敦頤《愛蓮說》寫出“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名句,形象地比喻了荷花,成為多數文人畫家激勵自己潔身自好的座右銘。 追溯我國繪畫史,宋代以來畫荷的作品屢見不鮮,軼名《子孫和合圖》、《荷蟹圖》,尤其是南宋吳炳的《出水芙蓉》,生動而細膩地描繪出荷花清新脫俗的優雅氣質。在此之后,有陳老蓮畫荷素潔,八大冷逸、金龍古樸、任伯年清新、吳昌碩厚重、齊白石天真、潘天壽奇崛,而后人畫荷者多數沉緬于前人筆墨圖式之中。 荷花有如此歷史、文化、藝術的深度,葉爛選擇了她,與其說勇氣,不如說是挑戰,要想在此類題材上取得成就,不僅需要“勤奮”,更需要的是“睿智”,因為論筆力,難以與吳、齊大師比肩,論氣質八大、潘氏天下無與倫比。我看葉爛畫荷睿智在于:一是在保持傳統筆墨的連續性基礎上,在用墨施水和造型構成上尋覓;二是在色彩上突破傳統的“圍城”。他畫荷大膽地用重墨、甚至偶爾用丙烯、廣告墨,并充分利用其顆粒、明度、色相諸方面表現荷花的情境。具體地是用大快的墨點垛寫書寫而出,但不是無規則,不是死墨,墨中見筆含有足夠的水分,注意行筆的速度與力量,看似恣肆縱橫,其實繁中有序,飽藏蘊機。一朵朵荷花、一片片荷葉充溢整個畫面,十分飽滿,力求視覺帶給觀者的感受。畫荷不關注荷的真實,不將花、葉、莖畫得明白,造型、結構趨于半抽象化,似真似幻,加之二度平面的構成,遠看上去一片荷塘,蓮蓬盛開,荷花綻放,既有風作飄搖之態,也有朝露呈裊娜之姿,熱烈、奔放、直率、坦白。荷花清明,傳遞著一種詩境,使人聯想到:“荷塘搖滟,蓮蕊有香”的美妙詩句,讓人們領略清馨出塵,妙香遠聞,將荷塘里盛開的荷花升華為對生命的觀照,水氣氤氳,朗朗清清,意趣無窮。 當然,葉爛畫荷不僅在此而停驂,在我看來,他可能意識到傳統畫荷的經典大都不重色彩的敷染,摒棄了對自然外在色相的熱心,而以水墨表現。事實上,“重色”以“色”為中心,傳統中也取得過輝煌,不過以色繪畫,必須是“點刷精細”,方能“繁褥美麗金碧輝煌”。葉爛畫荷還使用青綠重彩顏料,利用它們所具有的屬性,以色當墨,層層積色,艷黃翠綠,交相輝映,強調色彩,對比對應,使畫面耀眼、璀璨、輝煌,這里他締造了一個時代畫家畫荷的新世界——燦爛荷塘。 葉爛“廣取博收,攻其一點”的畫荷題材選擇,反映了他個性特征和藝術態度,盡管他的藝術個性不是十分強烈,他把握了藝術取向與表達方式,有理由相信,這個時代有這樣的畫家們在不懈地探索,當代寫意花鳥畫應當會重現輝煌。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