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18來源:江蘇省國畫院 |
范揚 在中國畫界,周京新的名字人們是夠熟悉的了。最初出頭,是獲六屆美展銀牌的《水滸組畫》,造型之奇倔不凡,構成之磊落精巧,給大家的印象是很深刻的。因之一炮打響,一舉成名而一發不可收拾。七屆美展京新的《揚州八怪》又獲銀牌,讓人刮目相看。其刻畫人物更為深入,更為講究,景物擺布更為貼切,更加耐看,精奇之中又加了幾分文雅,多了內涵。 京新是很肯動腦子的,用功不怠,自強不息。京新讀研究生時,我也常去南藝找他玩,當時京新奮力炮制一張大畫,畫諸葛亮《空城計》的故事-西城樓上,孔明先生焚香操琴,洋洋灑灑,一派仙風道骨,二童子沐手待立,戰戰兢兢,三五老軍奉帚灑掃,城門大開。護城河外是甲士列陣,軍將往來。畫兒很大,有3米多長,氣勢很大,功夫不小??吹骄┬逻@樣用功,我為之震驚,有所觸動。如此才子,如此用功,我輩又當如何哉。京新拿出一張青銅造像圖片,告訴我說,《空城計》畫面上石綠和赭石的融和色調,源自古青銅的斑斕顏色。細看細想,果然不錯。 京新對形的把握是極具個性的,水滸英雄、三國名士、竹林七賢、西游神怪,各色人等一入京新筆底,便有周家奇趣。這個趣味,是一種非常獨特的造型意趣,有如陳老蓮畫博古葉子,畫的是張三李四王二麻子,各具個性之外,卻又都是老蓮的面貌。京新人物的形狀動態,有的從漢畫像石刻中來,講求的是大動作,整體形象的風貌,是雄渾壯闊的路數;用線設色是明清版畫的拙樸手法,勾勒上色,隨形賦彩,意趣上有講求,有想法。 這幾年,京新著力作大寫意水墨現代人物,畫甘南藏族,畫云南傣族,畫貴州苗民,時不時拋出一批佳作,讓人們耳目一新。京新沉穩,深思熟慮,在藝術風格取向的思路上總是比較成熟的,一出手總有過人之處。這之前,我們討論揚州八家畫風時,京新有話,認為閔貞不錯,大筆濕墨,沉厚中有靈動,筆法里循環往復,連綿不斷。當時,言者有意,聞者無心。不多時,京新水墨人物展示開來,我就不由想到京新的這段說法,實際上,京新是在講述其作水墨時的新體會,是對舊日水墨畫的再認識和再創造。京新的水墨人物,用線用墨已經交融一體,線即是墨,墨即是線,行動的線路非常地清晰,蘸墨的先后輕重,運筆的節律緩急明明白白地擺在人們的眼前,加之對人物造型控制的收發自如,及其構圖的隨機合成,京新又出驚人語矣。 京新出了一冊大16開的《水墨豪情》,又出了一種8開巨冊《周京新畫集》,里面不少水墨人物,人們可以品味,可以欣賞。京新課堂教學,作水墨人物寫生,大多畫四尺整紙全身人像,也用這種大寫意沒骨水骨法。畫得不錯,是寫生,同時又有些表現主義的意思,用水墨,不著色。圈子里的朋友看了喜歡,外國人看了也翹起大拇指。前不久德國來兩位藝術博士、美術館長,看了京新這批水墨,也很買帳。我對京新說,藝術相通,中國的表現主義和德國表現主義一拍即合,是很自然的。國畫水墨畫本來就是一種廣義的表現主義的觀念手法,而京新的水墨人物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傳達感覺,表現自我,痛快淋漓,豪邁不羈,實堪稱現今中國表現主義的大手筆。 京新現任南藝美術學院院長,不少南藝學生也在學用他的造型辦法、水墨手法,畫風流布,覆蓋面漸大,不多時日,"周家樣"當成氣候矣。
從這兒也看得出,京新對于繪畫語言的本身,很肯下功夫地動腦動手。他曾說,許多時候,他并不每天作畫,階段與階段之間似有一種真空的空白帶。我想,這個時空內,他大概是有意識或無意識地作間歇式的心態調整,對自己的繪畫觀念凌空省視,對畫面結構描繪手法重新組合。而這整個過程中,他又是以自我為中心,環繞式地逐步壯大,有若樹之年輪,一圈一圈堅韌地擴張,有若樹冠樹葉,張開臂膀迎接風霜雨露,且又有根有系,有立足之本,在中國畫這廣袤的大地上,滋潤著自己而漸成氣象。 京新很厚道,從不妄貶別人;京新也很自信,從他的作品里就看得出來,有主張、有面貌。京新頭腦是很清晰的,知己知彼。他的寫意畫,奮筆揮毫中也不失冷靜的思維、精確的控制;他的工筆畫,嚴密中又保留著原始的稚拙趣味,這種矛盾而統一的組合造成京新畫作的豐富內涵,這種內涵正是許多同齡畫家所不曾具備的。 京新工寫兼備,有底氣,有個性,已具氣象,初成規模,在中國畫壇獨樹一幟,別開生面,漸顯大匠風范。往日、今日、來日,京新叫人不能小覷。 我和京新是老友了,很談得來。京新尊師重友,為人厚道,思緒嚴密,做事踏實,是靠得住的朋友。京新在家是孝子,老父有病,京新湯藥侍候,家里家外,奔走扶持。京新才學雙全、文質并重,文章也寫得一等,書法能入逸品,操刀篆刻,作秦璽漢印鳥蟲元押也能自出機杼。素質既是上乘,素養又是全面的,良材美玉,如琢如磨,當為大器。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