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19來源:江蘇省國畫院 |
記者王健 攝影何劍榮 虎頭虎腦的周京新站在秋日的陽光下顯得堅實敦厚,一身正氣,看上去還真有幾分梁山好漢的精氣神。 作為當今中國畫壇上中青年實力派的代表性畫家,周京新的人物畫風格早已經得到同行學術界的肯定,其中廣為人知、深受贊許的就是他的《水滸》系列。從工筆重彩到水黑寫意再到單線白描,周京新一直沒有放棄用畫筆演繹和挖掘《水滸》這塊“自留地”。 《水滸》自古有畫傳世,歷來家喻戶曉。如今,周京新的名字已與《水滸》有了不能割舍的緣分;畫《水滸》已經成了周京新的“拿手好戲”,在行內有了品牌之譽。 歪打正著的《水滸組畫》 周京新初畫《水滸》可謂歪打正著。1983年,周京新醞釀本科畢業創作,開始的時候,他一直準備在最鐘情的水墨寫意上做點文章,但忙活一陣卻收效甚微。萬般無奈之下,周京新只得搞起了他平時不太瞧得上的工筆。最先完成的是工筆重彩畫《智取生辰綱》。沒想到,老師和同學都覺得此畫“有戲”,鼓勵他繼續畫下去。周京新于是一頭扎進了工筆《水滸》的創作之中,他先是用一個暑假的時間一口氣創作了4幅。后來的三年中,周京新又陸續畫出了5幅,至此,10幅《水滸組畫》大功告成。 1984年,第6屆全國美展開幕。周京新入選的2幅《水滸組畫》以其獨特幽默的畫風、極具夸張的造型和濃郁強烈的色彩,讓人耳目一新,獲得了銀質獎,在美術界引起了轟動。來自日本、德國的收藏家上門求周京新割愛,還有人表示愿意購買復制品。但周京新一張都沒有賣,更沒有復制,《水滸組畫》中除了獲銀質獎的2幅被中國美術館收藏之外,其余8幅至今被他束之高閣。 似乎沒費多少力氣,周京新就到了一個山頂,那甚至是許多畫家一輩子都未能登上的山頂,人們對周京新贊賞有加,但周京新對這些不期而至的贊譽并沒有飄飄然。他深深知道工筆或許是一條很甜蜜的路,但不是自己要追求的藝術目標。 此后,盡管周京新的《水滸組畫》樣式風靡一時,但周京新卻就此“罷工”,再也沒有畫過工筆《水滸》。 水墨豪情寫英雄故事 周京新有一股揮之不去的《水滸》情結。不畫工筆《水滸》,不等于不畫《水滸》,此后數年,他開始探索用水墨寫意的表現方法敘述水滸各路英雄的故事。 水墨寫意是中國畫大家族中一呼百應、舉足輕重的“當家人”。也是周京新熱心對付的“老冤家”。他的水墨寫意目標是:筆、墨、形樣樣都要精彩獨特,并能合成一個全新的整體。在藝術語言的探索上他注重的是:用筆求形求墨,用墨求形求筆,人物形態則在求筆求墨之中求其神情的“尋常所見”。歷經多年探索,周京新的理想和實踐終于成功“對接”。 為了畫好《水滸》,周京新常常研讀原著,書里大大小小的人物、場面和故事情節,被他反復盤點了不知多少回。讀著讀著,周京新仿佛“混到”忠義堂里,生就了滿腔俠肝義膽,染上了一身綠林豪氣,進而與好漢交情更深,相知更甚。他也曾只身前往水泊梁山,追憶當年往事,尋找創作靈感。 有了底子,有了底氣,畫就有了可觀的氣象。周京新的水墨《水滸》人物造型或齜牙咧嘴,或歪肩斜背,或擰腰蹺足,都顯得神氣活現,生動可愛。林沖英武赳赳的眉宇間顯露著一絲憨厚的笑意,李逵魯莽兮兮的神態中夾雜著些許可愛的稚氣,扈三娘不讓須眉的蠻橫脾氣下不失玲瓏乖巧的美麗嬌艷。 周京新的《水滸》人物大多有精彩的題跋,讀后令人忍俊不禁。畫豹子頭林沖擒一丈青扈三娘,他一旁題道:“林沖本領強,逮著扈三娘。送給王矮虎,雙雙入洞房?!辈辉共话校c破了王英坐享艷福、林沖白忙活、宋江辦事不公的事實真相。畫花和尚魯智深,恰到好處地給他安上了護花使者的美名,贊曰:“英雄魯智深,最愛救美人。打了鎮關西,又鬧桃花村?!碑嫼谛L李逵斗浪里白條張順,周京新則附打油詩一首:“李逵要在岸上打,張順要在水里打。宋江勸說不要打,結為兄弟拜一把?!碑嬂镉星?,話里有意,可謂圖文并茂,相得益彰。 意猶未盡的《水滸人物80圖》 有了工筆《水滸組畫》,有了水墨《水滸》人物,周京新還意猶未盡。1998年,他又開始創作線描《水滸》人物。那一年,周京新的父親仍然病臥在床,他就在父親的病榻旁一邊服伺老人,一邊構思線描的《水滸人物80圖》。
有了成竹在胸的腹稿,周京新決定打破 想好了一張不畫,又想好了一張還不畫,周京新有意要將腹稿熬它一熬,他要等憋足了勁頭、熬透了味道才動手。每每這個時候,周京新總沉浸在一種莫名的享受和快樂之中。待情滿意豐之時,周京新才拿起畫筆。一動手就一發不可收。 大半年后,周京新拿出了線描《水滸人物80圖》,一經出版,圈內人士即為之震驚:周氏線描《水滸人物80圖》人物形象古拙,線條剛柔相濟,張力內蘊外揚,直逼明代畫家陳老蓮的“水滸葉子”。值得一提的是,《水滸人物80圖》不拘一格,李逵和武松等英雄好漢固然名正言順地亮相,而李鬼、潘金蓮等角色也各有了一席之地。 眼下,周京新癡迷的是“水墨雕塑”的研究,他要用水墨畫出雕塑的韻味?;蛟S有一天,周京新還會用水墨來雕塑《水滸》。因為《水滸》已經成為周京新繪畫創作的一片“快活林”,樂不思歸了。 孝順的兒子 周京新的父母都是通州人,父親周應祥抗戰時參加革命,曾任新四軍“通海獨立營”營長,解放以后入學軍事院校,后長期任南京第四步兵學校教官和領導工作。文革期間,父親受到沖擊和發配,京新隨其輾轉連云港、徐州等地。 熟悉周京新的人都知道他是一個孝順兒子。周父身體一直不怎么好,1993年突發腦溢血,生活完全失去自理能力,日常起居的護理量極大,哥哥姐姐多在外地,只有周京新能夠常常奔回家去幫忙。幾年下來,照顧父親的一套“程序”除了母親,就只有周京新干得下來。同事中有人開玩笑說,如果現在可以立牌坊,忠義牌坊給誰恐怕要有異議,但孝字牌坊無可爭辯,一定要給周京新。 溫馨的家庭
周京新畢業的時候,父親要他回南通工作,他沒有做到。談戀愛的時候,母親希望他找一個南通籍的女朋友,他做到了。 妻子陳飛是周京新的同屆同學,也是地道的南通人,老家在官地街。陳飛畢業后也留校任教,現為副教授并任南藝設計學院服裝系主任。 周陳有一寶貝女兒。女兒出生于南通一院,本該生在龍年,因為不“安分”,早出生了幾天,就屬了兔子了,所以取名周尤。尤字就是龍字少一撇。 周家裝修很有詩意,一色明式家具,墻上懸掛古琴,角落陳設大瓶蘆葦野草,其淡雅的景致令人想到避居山林的士子。據說,周家的裝修曾上過電視專題和家居雜志。 有趣的往事
1980年,周京新第四次報考美術院校,終于收到了南藝的錄取通知書。南藝80級中國畫專業僅有5名同學,其中3名為南通人,堪稱“南通班”了,周被指定為班長。 大二的時候全班去山西雙林寺寫生,大殿中有一塊地方用木柵欄圍著,同學們都鉆進去了,周京新身子是過去了,但頭怎么也擺不進去。事后,同學們給了他一個綽號“大頭”。周京新卻自有說法:“我這個人天生就守規矩,不讓進的地方,我就不進去”。 一次,周京新和班上的同學一道乘船外出,檢票時走在最后面,值勤民警看他一頭短發,不像“好人”,單單把他攔住盤查,他急忙向民警解釋,說自己和前面幾位是一道的,但同學們都惡作劇地眾口一詞,說不認識他。最后,還是學生證替他解了圍。 還有一次,同學結伴去安徽的九華山,在“百歲宮”里遇到一位老和尚,他一看到周京新就喋喋不休,硬拉著要周出家,說是周身上有佛性和佛相,應該皈依佛門,日后能成正果。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