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19來源:江蘇省國畫院 |
當代繪畫所面臨的一個嚴峻現實是,大眾文化和流行文化不可避免地介入與滲透,整個藝術創作研究環境變得紛繁蕪雜,流動性迅疾。在此情形之下,畫家必須憑借個人特有的靈敏與真誠,對歷史、現實以及自我的生存狀態做出直接、深入地觀察與思考,才能堅持以個人獨特的方式從事藝術創作,同時繪畫作品又能反映當下社會現實中存在的情感、矛盾、現象、反思等一切,如何做到閑庭信步、“亂”中取勝,關鍵的一點,在創作、發展自身的繪畫時,必須堅持中國文化背景,堅持自己的文化生活語境。周京新正是這樣一位具有前瞻性思維和歷史使命感的畫家。閱讀他的畫作能夠體會到,畫家的責任不僅是確立藝術的風格,創造藝術的價值,還要研究自身所處于時代的藝術發展趨勢。這就需要畫家具備深厚的藝術文化思想的積累與沉淀,并具有絕對的靈敏度來開拓未來。 周京新的面孔系列、水滸系列、掠影等作品,以獨到的構思,細膩的用筆,悠遠的意境,營造出耐人尋味的魅力。畫家本人的理性、激情、思辨、閱歷,無一不從中顯現出來。他曾對我說:“書法是繪畫的靈魂”。這句話著實令我有些意外,但又并不意外。這正是他的“靈敏度”的顯現,繪畫落實在一個“寫”字上。毫不夸張地說,“寫”是周京新繪畫的核心,筆筆皆寫,無筆不寫,理解周京新的繪畫,必須從“書寫性”來入手。書者,抒也,蔡邕曾說:“欲書先散懷抱”。“寫”是一種生命轉化能力,畫家自身的氣息、能量由此產生調節、轉換、融通,導致氣質的生成和變化,書寫與人生同步。當個人有目的地接近書寫,需要獲得繪畫本身,最終落實在“寫”之上。書寫與中國文字和中國文化的創造性、再生性密切相關。漢字出現是“遠取諸物,進取諸身”,與自然和人有最原始的親密性,蘊含了中國文化想象力的秘密,與此相關的書畫藝術,只有通過書寫才能體悟和獲得。書寫與畫家自身的修養息息相關。書寫體現了一種詩性智慧,本質就是書寫生命和生命書寫。從周京新的繪畫來看,因書寫而產生直接的關聯性。書寫性與絹帛、宣紙等固定的材質和毛筆等工具的使用、發展有關,與畫家在握筆書寫過程中眼、手、心之間的協調配合有關。毛筆作為手中之物,因為熟練,變成身體的一部分,直至隨心所欲。書寫是一種手工性,生成自然變化。藝術勞動是人類精神世界的高級活動,始終有任何先進技術所無法替代的部分。當代很多畫家對于電腦設計與形式制作產生過度依賴,從拼圖搭配到視覺效果,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按照既定的模式和思路來生產出來所謂的“精品”,徒有其表,毫無生氣。 周京新的“寫”可以進一步分成筆墨、造型、精神三個層面來解讀。筆墨本質是具有個人特色的藝術語言。在細微的點畫形態變化中,融入了個人的功力、修養、性格、情緒,觀賞者從筆墨痕跡中,閱讀和感受其中的功力、修養、情緒、性格等復雜的文化內涵,這是中國畫傳統演進中塑造出一種極為精致高雅而獨特的審美感知能力。從周京新的速寫就能觀察到,凝練的結構和簡單的線條,精確到位,人物瞬間的神態和動作隨時能喚起聯想和激情。他的線條勾勒可謂一絕,嚴謹細致,人物五官特征準確到位,細微之處毫發畢現,變幻莫測的點線與層次繁復的墨塊,交錯變化,形成酣暢淋漓、頓挫有致的視覺造型美感。但毋庸諱言,當下未必就會有很多人真正理解周京新的畫。所謂的“靈敏度”并不能按照常規思維從表面來理解,繪畫作品的“傾向性”應該是隱性的,過于直露,就喪失了意境和想象力。中國畫講究“意”,包括意境、意象、意蘊等等,實際上就是通過筆墨、造型營造出作品的思想、內涵、韻味。黑格爾說過,“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黃賓虹說的更為中國化:“內美靜中參”,強調“內美”,需要憑理性的參悟才能有所得。筆墨造型“內美”實際上就是“美內”,是生成“外美”的內在規律性。繪畫最終需要表達精神內涵,既是作品的風尚、趣味,更是畫家內在的精神內核與人格理想。 需要指出,中國文化所主張的“人格”與西方現代藝術所提倡的“自我”都是人作為主體的精神顯現,區別在于,“自我”是孤立的、特定的個體,“他人即是地獄”,中國畫所表達的“人格”,抒情寫意的主體傾向在于群體性、共同性的價值取向,即一脈相承的歷史文化的核心價值觀。傳統繪畫是文學性的,也是哲學性的,更是歷史性的,并不單純局限于繪畫本身的意義,畫家以文史哲的修養積淀為基礎。宗白華在美學研究中堅持認為,西方繪畫源于建筑,滲透著科學意味,中國繪畫源于書法,是一種類似音樂與舞蹈的節奏藝術。中國美學具有一種天人合一的空間與時間意識。周京新的繪畫體現了對時間性和空間性的把握與再現,以及個人情緒狀態的融入。繪畫之為繪畫,關鍵在于畫家身體、氣息與畫面之間的親密關系,基于個人獨特的靈敏度而形成。如果作畫過程中及畫面流露出的氣息與畫家個體沒有關系,無疑是不成功的。周京新處理畫面的過程中充分利用了材質的時空性,畫面形式的時空性,還有個人所理解的時空性,以及意境的時空感,表現得異常充分??梢哉f,他的思維是超前的。周京新對藝術和歷史有過人的靈敏度,而有充分靈敏度的繪畫作品必定是時尚的,但同時又是傳統的。 為什么這樣說?周京新的系列作品的統一與變化當然是毫無疑問的,抽取任何一件作品,解剖麻雀,所感受到的不僅僅是豐富的意蘊,而且可以體會到詩書畫印融為一體的魅力。不過先要申明,對詩書畫印的統一存在誤讀,由來已久。所謂“詩”,并不是指詩歌,而是指文化功底,是詩性和詩意的。“文”是核心。詩書畫印四者的結合齊備,根本原因是共同的文化基礎,在繪畫中表現的尤為充分。換個角度來說,這種形式是中國畫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逐漸形成的,也是畫家不斷構筑自身繪畫價值體系的結果。而在技巧上,進行以詩學為核心的文化修養的綜合錘煉和有機結合,才是詩書畫印一體化模式的終極意義。具體來看,周京新繪畫的題款有漢簡、寫經筆意,率意自然,個人名字中的“新”,體現在印面上,確實很新潮,令人耳目一新。如老宋體朱文“京新寫意”和白文“周京新印”,朱文“京新寫意”極其簡約,白文“黃瓜園”的裝飾意味,非常跳躍。再如那一方京劇肖形印,讓人聯想起戲筆、戲墨,同時又不能不想到,戲劇要求如此之嚴,一個板眼都不能錯,如今有些繪畫創作卻能夠肆意妄為。當下畫壇不乏各種隨意拋出的觀念、主義等空頭支票,創新成為幌子,成為托詞,成為擋箭牌。須知歷史與現代,是一個系統發展。只知現代,不知傳統,所謂的觀念必然弱不禁風,既有通識又有專業,根植于傳統,致力于現代,根深葉茂,才能做到獨立而扎實。 繪畫藝術的本質是人的藝術,表現的是畫家對世界的認識、感覺和體驗,藝術、文學理論的最高準則都是表現生命,也就是說,藝術、文學精神和審美態度是哲學精神的組成部分,是哲學的延伸,也是哲學所追求的最高境界。誠如周京新所言,“作畫和思考作畫是兩回事”,以我觀之,他的很多理論表述并不是簡單地推導出所謂的“天人合一”,而是“大象有形”?!俄n非子?喻老》即云:“有形之類,大必起于小,行久之物,族必起于少?!苯裉旌芏嗟睦L畫理論已經異化成為艱澀難懂、高深莫測的名詞堆砌,形式華麗,內容空洞,充塞視聽的類似“共創繪畫的美好未來”,“為了人物畫的明天”等空殼化的萬金油式話語,似乎放之四海而皆準,實以炫耀為能事,似乎凌空高蹈的理論推演和概念生產更能帶來個人的成就感與滿足感。在市場利益的誘惑之下,利益共同體的生成,商業文化炒作手段無處不在。繪畫創作成為理論分析的對象,或者以某種理論、學說、方法來驗證或演練,按圖索驥,被理論包裝挾裹,造成思想內涵的貧乏蒼白和空洞混亂。 毫無疑問,周京新畫的是自己的“思想”,他的藝術思想又是什么呢?是“心畫”,蘊含個人的情感、智慧、理性、激情,以及豐富的想象力,不但是手造,更是心造。畫家個人的心智模式決定了自身所能觀察到的現實世界。當個人為自己構建了一個世界,而后反復強化,最終相信這個世界就是自己想象中所構建的那樣,易于畫地為牢、固步自封。周京新提倡專業創作和學術研究并重,不僅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更能做到“智者見仁,仁者見智”,擺脫思維的局限。在他看來,“壞心情也是一種心情”,對各種心理狀態能夠準確把握,這正是個人的藝術靈敏度的寫照。邵大箴先生對周京新有過評述,“兼有學院派教養和反學院派的拓新精神”,既能做到以神寫貌,又善于捕捉細節,筆觸細膩,但不瑣碎,氣息純凈,情趣高雅。 畫家所需要的體驗和理解,不僅僅是藝術生活,更要有現實生活。真正的哲學思想源于社會生活,用貝克萊的一句話來說:“過去的哲學家們總是自己揚起塵土,卻抱怨什么都看不見?!蓖ㄟ^速寫,便能看出周京新的功夫積淀。速寫的價值意義在于和人物與自然的交流中得以尋找到一種特別的元素,為繪畫創作提供豐厚、直接、生動、原始的積累素材。另一方面,現實生活塑造了個人的胸襟和定力,二者結合起來,才能做到“有效積累”,并不是單純的時間流逝的累加。從他的水滸系列作品,可以讀到“生活原形”,比如“趙云勇冠三軍,張飛本領高強。諸葛足智多謀,劉備有人幫忙?!薄褒嫿y有才,劉備愛才。張飛查崗,好戲連臺?!薄芭笥岩?,應酬要少,名利要淡,心情要好。”“人所易言我寡言之,人所難言我易言之?!薄罢Z不驚人無所謂,一笑足以料春秋?!鳖}款善用俚俗之詞,言簡意賅,讀之感慨,百轉千回。這些細節體現了周京新的“悟道”,即如《壇經》中所說的“識心見性,自成佛道”。繪畫創作需要積累,需要靈性,需要開悟,缺一不可。周京新的“悟”有三個層次,頓悟、靈悟、妙悟,頓悟側重偶然契機,靈悟是思想火花,妙悟是一種藝術直覺,三者合一,本質即“藝術靈敏度”。有無靈敏度,成為衡量當代畫家的一個內在尺度。靈敏度建立在筆力、耐力、柔韌、協調、節奏、修養等基礎之上,是畫家各種技能和綜合素質在創作中的綜合體現,根本上取決于畫家可塑性的能量儲備。靈敏度愈是能得到充分發展和提高,藝術感覺就愈能發揮得淋漓盡致。 在這樣一個整體社會極其浮躁,個人很容易煩躁的年代,借助繪畫能夠讓人安靜下來,或者說,繪畫思考和創作的過程,就是一個心靈安靜的過程,尋找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正如老子所說,“物質有時而窮,精神愈用愈出”。所謂“古之學者為己”,通過對經典的思考,關注根本性問題,發掘個人內在的精神需求。實際上,“靈敏度——原創性——經典意識”是三位一體的,有靈敏度才有原創性,有原創性才談得上經典創造。周京新在個人藝術靈敏度的基礎上確定了個人的經典意識,分為經典解讀和經典創造兩方面。按照他的話來說,就是“處理經典法度和自家法度的關系”。經典創造并不是隨心所欲,需要處理好獨特性和持久性的關系。當下的泛濫的經典與真正的原典要區別開來,去除“文化的偽形”。原典是超越時代的,其中有真正原創的想法。只有接觸原典,進入那些偉大作品的內核,才能引發獨立思考?,F代文化工業在市場機制的推動下,復制成了這個時代無所不盡其極的特征,結果是繪畫大批量生產,面目雷同,精神虛無。這種復制日益腐蝕身體感官的每個細胞。有鑒于此,需要大力提倡藝術的原創性。周京新的繪畫如果歸結到一點,就是原創性,具備思想的原創性和技法的原創性等雙重價值。而且他已經感受到,作品的非具象形態和個人思維以及原創性之間的關聯,所以他的繪畫方向定位是“未必一定要全部看懂,但一定要能感覺到”。在當下社會,原創性具有深刻的文化學意義。原創性可以開拓出個人藝術生命新的感受形式,以此寄寓新的價值資源,轉化成為社會個體的倫理期待和生活態度,最終完成繪畫藝術的文化參與功能和傳承功能。這是周京新的獨特之處,也是成功之處。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