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19來源:江蘇省國畫院 |
馬洪增 周京新以工筆人物畫起家,25歲時就因其本科畢業創作《水滸組畫》獲第六屆全國美展銀獎而一舉成名(1984年)。《水滸組畫》工筆重彩人物系列以亦中亦西的裝飾性構圖展開畫面,人物造型夸張靈動,詼諧傳神;畫面色彩濃烈而厚重,古樸而現代;制作表現嚴謹而大膽,工整中更蘊寫意氣象,形成了完整的、視覺效果強烈的藝術風格?!端疂G組畫》在圈內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力,學術界也給予了很高的評價,稱之為“寫意工筆”,“開辟了中國工筆人物畫的新風氣”。至今在一些工筆人物畫創作中甚至還可以覺察出《水滸組畫》藝術風格的潛在影響。此后,周京新又在《水滸組畫》語言風格的基礎上創作了《西游記組畫》、《跨下街》、《空城記》、《李煜詞意》等工筆重彩人物畫,人物造型及整體表現更加精到、完善。 正當《水滸組畫》藝術風格在畫壇內外好評如潮的時候,周京新卻不為所動,一心要追求自己認定的藝術目標。他在碩士研究生的畢業創作中突發靈感,一改《水滸組畫》構圖裝飾飽滿、人物造型夸張、重彩制作濃烈的藝術風格,創作了構圖奇妙散逸、造型疏簡松靈、色彩清淡古雅的《揚州八怪》,又向中國人物畫壇吹入了一股清新之風,受到普遍贊譽,并獲得了第七屆全國美展銀獎(1989年)。在發表于當年《江蘇畫刊》的一篇評論第六屆、第七屆全國美展中國畫獲獎作品的文章中,作者對周京新從《水滸組畫》到《揚州八怪》的藝術風格跨越給予了非常高的評價,稱之為“真正的藝術家”。繼《揚州八怪》之后,周京新又以相近的表現方法創作了《竹林七賢》、《揚州八怪組畫》等作品,使自己的工筆淡彩語言得到了充分的表現。 然而,周京新并沒有因此而停止自己的探索腳步。其實在1980年考入南京藝術學院中國畫專業學習之前,他就開始鐘情于水墨寫意人物畫,并且始終沒有改變和停止自己在這方面的思考與探索。1990年起,他決意停止工筆人物畫創作,專心于水墨寫意人物畫的研究。1995年前后,周京新的“水墨雕塑”悄然進入了人們的視線,他以人物造型豐厚、筆墨揮寫暢意、極具個性化特征的藝術語言,表現自己對現實生活的獨特感受,將傳統水墨寫意畫語言程式,與現代繪畫造型觀念完美結合;將深涵雕塑意味的造型圖式,與突顯寫意情結的筆墨表現融為一體。他這一階段的代表作品《戰洪圖》以撲面而來的“人墻”式構圖,表現軍民合力抗擊洪水的壯觀場面,人物造型神情各異、飽滿傳神,筆墨語言排山倒海、流暢雄渾?!稇鸷閳D》以立意新穎的造型圖式和極具藝術表現力的筆墨語言成功地演繹嚴肅題材,獲得第九屆全國美展優秀作品獎(1999年)。 周京新和他的“水墨雕塑”藝術語言“宛如沖進水墨畫壇的‘外星人’,無所顧忌地展現出它感性的張力”,再一次在中國畫壇上;尤其在國內美術院校中國畫專業教學中,刮起了一股強勁的“黑旋風”。學術界認為:周京新“所畫的人物內容與他所用的水墨語言蔚成新格”,他“開創了一種當代的沒骨畫法,在具象和抽象之間找到了結合點”。事實上,周京新從未滿足于自己業已精彩紛呈的“三步曲”,而是在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足印進取的過程中,有意識、有目標、有方法、有步驟地將自己的專業修養、藝術主張、理論思考和創作追求緊密聯系起來,并不斷拓寬思路、梳理積累,暢通脈絡,修正方向,以達到漸漸深入,節節遞進,環環相聯、步步為營的狀態和效果。在“三步曲”的間隙之間,周京新不時地住足反省,認真總結,他先后撰寫并發表了能夠表達自己專業修養、藝術主張、理論思考和創作追求的論文《仙人寂寞》、《我的水墨雕塑》、《三十六計演義》、《感覺筆墨》等,體現了他豐厚的學術積累和綜合素養,以及對中國畫藝術的深刻認識和獨到見地。學術界普遍認為周京新是一位有實力、有潛力的中國畫家,是一位嚴肅而嚴謹的藝術家。他從不虛無,也從不保守。他修養全面,思維敏銳,善于超越自我,舉一反三,始終在努力拓展自己的藝術道路。在竭力追求“水墨雕塑”呈顯學術意義的同時,他始終沒有停止過自己鐘情的“水滸”人物題材創作,以伸展傳統精神、張顯個性情趣的筆墨語言,盡情表現自己幽默詼諧的生活情感,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廣受圈內外的喜愛。在“水墨雕塑”人物畫創作的基礎上,他兼涉風景、飛禽題材創作,將同樣獨特的筆墨表現語言與原形異樣的生活體驗素材完美地移接融合。近年來,他創作了許多風景、飛禽題材作品,頗有新意,其中具有代表新的《路-4》入選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羽琳瑯》獲第十屆全國美展銅獎(2004年)。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