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12-16來源:江蘇省國畫院 |
許青 陳修范是已故著名工筆花鳥畫家、工藝美術家、美術教育家陳之佛教授之幼女,現為江蘇省花鳥畫研究會會長。“謝公最小偏憐女。”修范幼承過庭之訓,長得薪火之傳,積學專攻四十余年,深得陳門畫家之真諦。其所繪《松鷹》《朝霞》《梧桐棲鳩》《春晴聚禽》《芙蓉雙鴿》等,神情氣爽、端莊明麗、章法謹嚴、筆墨精細,全然乃父風范,而又自見性靈。其他諸畫作,也都不離傳承,而又自出新裁,在題材、意趣和表現技法上,相其所宜,多所開拓,令人目睹為之一快。 繪畫是對生活能動的藝術反映。“春秋代序,陰陽慘舒,物色之動,心亦搖焉。”這種感應,對于花鳥畫家尤其靈敏,因而《小山畫譜》有“四知”之說。而一個素養豐厚的畫家,在對生活的觀察和意趣的引發上,總有其獨特的領悟,發為筆墨,進而表現為作品的個性和特有的情趣。 陳修范的工筆花鳥畫,在不同節候有著各不相同的藝術表現。其描寫春夏秋冬的四季圖,既顯現了時序的嬗變,又含蘊著幽邃的情思。春的明媚是人們贊頌的永恒主題。《春》卻別具神思,處處著眼于新生的萌動:崛起的樹干,青嫩的枝葉,初發的蘗芽,蓬勃的幽蘭,以及喁喁顧盼的春禽,透露出“偏驚物候新”的喜悅,令人興奮激動,充滿對未來的憧憬和希望。夏為朱明,氣赤而光明。人苦炎暑,常多清陰消冬(局部)暑之作。 而《夏》卻破棄舊俗,著力于表現“朱明盛長,敷與萬物”、“敷華就實,既阜既安”的豐茂景象。參天的銀杏枝葉蔥蘢,濃陰如蓋,熏風含暖,細果初實。四只靈雀載飛載鳴,穿引其間,一種自在得意之情,令人感到融融夏日,竟是如此可愛。《秋》同樣別具匠心。它不是一般地描繪秋高氣爽或秋的蕭瑟,而是以“木葉動秋聲”的特定情景來表現“高風催節變”的特有意趣,從而開拓出新的境界??矗瑑芍旮叽蟮膯棠?,在西風颯爽中,疏葉披離,由綠抹黃;一雙禽侶,棲止在空巢旁的樹干上,偎依相顧,面臨節候的巨變,相互撫慰,相互鼓勵,相互信賴, 在凜冽的秋氣中閃現出一道溫馨的寧謐,令人油然而生敬重之心。深冬雪景,也是歷來常見的畫題。 但修范的這一幅《冬》,則又顯示出新的含蘊。粗大挺勁的松干上,白雪壓枝,素裹紛披。在積雪初融的空隙處,低重的針葉已破凍而出。一群鳥雀散棲在裸出的枝干上,或低頭俯視,或對目遙顧,或摩肩心語,似乎都已感受到未至將至的春的訊息,使人聯想到英國詩人雪萊“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的名句,悠悠然為之神往。這一組畫構思精巧,不落俗套,經營布置,各得其宜,特別是禽鳥的配置,于傳神起了“點睛”的作用。 修范的畫旨趣高妙,取材多樣,南國的神秘溫謐,東籬的清雅高潔,晨荷迎曦,凌波帶露,翠翎草蟲,水葉花汀,凡此天工造化,盡入神理,總能引人沉思,發人遐想。前賢說:“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修范以畫筆寫詩情,以詩心入畫意,寄興幽遠,韻味無窮。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