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遠
中國的山水畫藝術源遠流長,在漫長的發展演變過程中,有許多的藝術家與他們的作品一道組成了我們現在能夠看到的山水畫的璀璨星空。今人在古代先賢圣哲智慧光芒的指引下,同時也在開拓著屬于現在,屬于當下的星空。我們與古人相對的是同一座山峰,同一處亭臺,同一泓清流,不同的是我們的時代,我們的思想觀念已經與古人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但無論如何變化,當代藝術家的血管里所奔流的始終是得自于中國傳統文化滋養的熱血。江山如一,心性如一,所變化者,面目,這其中的奧妙,也正顯現著古老中華文明與智慧的玄機。
傅二石先生的山水畫創作源自山水畫大師傅抱石先生的家傳,這是他的山水畫藝術得天獨厚的一個精神來源。所不同的是,傅二石經過自己的探索與變化,將原本屬于傅抱石先生作品中汪洋恣肆的筆墨,轉化為自己筆下的山水畫境。從藝術發展的觀點來講,這樣的繼承和發展更為難能可貴,這也正是傅二石對其父傅抱石先生藝術精神和筆墨技法的真正發揚。在傅二石的山水畫中,我們能突出地感受到他對自然山川的眷戀與熱愛,在他筆下那些大山大水、酣暢自如的抒寫描繪中,我們看到了自然之美和藝術之美在具體作品中的結合,這種結合,正是藝術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生動體現和說明。
觀賞傅二石的山水畫首先讓觀者感受到的是自然山川的丘壑之美,這里甚至有來自異域的自然山川,建筑、風情。而無論是哪里的山,也無論是哪里的水,這種美,是亙古不變的大美,是孔子所謂“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莊子所謂“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天地至美之所在。中國的山水畫藝術家,所從事的工作,即是在氣象萬千,變化無窮的自然造物面前感受和捕捉并表現那種與天地并生的生機和意象,在創造這一意象的同時,將自我對生命的感悟,對藝術的體察變幻成各自不同的藝術符號、生命密碼,傾注與那一方潔白無瑕的虛空之中。于是有了風起云涌,海躍石奔,有了藝術家以一管之筆而擬太虛之體的偉大創造。傅二石的作品所關注的,正是藝術創作過程中從自然之象到心中之象,再到自然之象的提煉和升華的過程。因此當我們面對他的山水畫,不覺中就被他所描繪的磅礴氣勢、雄壯激越的山光水色所震撼和感動。這是自然的力量,同時也是畫家藝術創造力量的體現。
當我們進一步深入去體驗傅二石的山水畫創作,在丘壑之美的更深層次,觀者會驚奇地發現傳統中國畫藝術異于其他藝術形式的特點所在——筆墨之美。如果說山川的形象是繪畫外在的藝術面目的話,那么筆墨造型的藝術魅力和美感則從另一個角度體現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精妙與玄奧。這也是真正能夠進入中國畫精神的關鍵路徑,但卻是容易被人們忽略的路徑,這是因為在具體的作品中筆墨被畫家表現成為可見的藝術形象,它藉由山水樹木的不同造型體現著筆墨自身的變化。而另一方面,筆墨本身的美感相對于具體的事物形象具有明顯的抽象性和不確定性。傅二石的山水畫從其父恣肆淋漓的“抱石皴”中發展而來,變疾風驟雨,雜花生樹般的絢麗繽紛而為沉雄宏博的翩然風范。構圖中的大開大合,經營上的濃墨重彩和留白,處處體現出畫家對藝術規律的掌控、運用的自如。那些蒼勁雄壯的用筆和潑灑幻化的墨彩洋溢著一種更接近于精神性的藝術情懷。這既是藝術家自我情感和藝術修養的流露和展現,也是人格力量與筆墨精神的相互結合與生發。
中國山水畫歷史悠久,它以其獨特的形式創造了有別于其他民族藝術的特點。山水畫藝術的創造思維方式體現了中國古老文化中天人合一、心物不二的文化觀點。每一位成功的山水畫藝術家都可能同時也是一位哲人、思想家,這也是中國畫藝術深層次的內在需求。傅二石以他自己的才智與修養,既得益于自然天地中的山水浸染、煙云供養,又獲得了實踐中來自傅抱石先生的嫡傳親授,加上他那獨具靈苗的才華、智慧與刻苦修為終成正果。
江山依舊是,風景已全非。古人描繪過的山與水在傅二石筆下全然已非同日而語,他是在向山川致敬、向古人致敬,更是在向自己內心深處探尋?!扒嗌綗o古今”是傅二石傾一生心力求解的畫題,何嘗不也是中國山水畫藝術的一個永恒的命題。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