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09來源:新華日報 |
南藝美術學院院長、江蘇省國畫院院長、江蘇省美術館館長、江蘇省美術家協會主席……諸多頭銜之下,周京新的本色是什么? ![]()
△ 訪談中的周京新充滿睿智和激情 毛艷 攝
周京新 江蘇省國畫院院長。江蘇省美術館館長。南京藝術學院美術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畫藝術委員會委員,江蘇省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國國家畫院特聘研究員。中國藝術研究院特聘美術創作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政協江蘇省委常委。享受國務院頒發政府特殊津貼。中國畫作品獲得第六屆全國美展銀獎,第七屆全國美展銀獎,第八屆全國美展優秀作品,第九屆全國美展優秀作品獎,第十屆全國美展銅獎。 ![]() 春節前夕,江蘇畫壇的領軍人物周京新在四明山莊面東的工作室里接受了本報記者的采訪,就學術與創作、崗位與責任、家庭與擔當等話題,坦率發表了自己的觀點、看法和親歷。 【學術之思:我們要構建實實在在的學術圈】 記者:您表白自己是一個“筆墨派”。那您怎么看待精神與技法之間的關系? 周京新:我一直認為,中國畫最獨特的語言就是筆墨,這種筆墨語言至少有2000多年歷史了。在這樣一個漫長的審美時空里,中國畫一直在走構建筆墨、豐富筆墨、凈化筆墨、延展筆墨的路徑,出了一批了不起的大師。他們各自不可替代的貢獻中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文脈純正又開天辟地。 記者:可否說得具體一點? 周京新:筆墨是中國畫所有構架和形態的核心,它是傳統繪畫語言的主體。在我看來,筆墨之中的精神與技術是不可分割的,就如同人身上的血和肉。有些人過分鼓吹精神,但是倘若你的技術只有三分,你說我的精神是十分,這顯然是不可能的。事實上,形式與內容、精神與技術一定是交融的,這是一體兩翼。過分地鼓吹任何一端,都是偏頗的。最糟糕的是現在一些搞專業的人也不懂筆墨,甚至拿速寫當筆墨,這就好似把廣場舞當芭蕾,拿比薩當煎餅一樣,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記者:現在不少畫家熱衷于搞大畫,展覽上也仿佛是大尺幅作品備受青睞?您怎么看? 周京新:不能說大畫就不好,但是大小如果變成了評價作品好壞的一個標準,那肯定是不對的。梁楷《潑墨仙人圖》只有一兩尺,為什么卻能萬古流芳?這當中我覺得有兩個現實原因,一是現在的展館場地大,大家不畫大畫,會覺得撐不起來;其次,許多人認為,大畫能體現創作過程的艱辛,在評獎、展覽時有印象分、同情分。其實我認為,中國畫首先要符合人體功能的負荷,比如說你一筆上去,高度太高上不去了,你得架凳子、站梯子,這實際上就是超負荷,超越了人與筆、墨、紙張這些創作媒材之間的符合度,那是違反自然法則的。大畫很難一氣呵成,總會有制作的成分,甚至要打底稿,一筆上不去,架上梯子再來第二筆。這是這個時代的產物,我們看古人的繪畫,很少有丈二的。大畫要畫得精彩,更要有筆墨的功夫 ![]()
△ 鷺·魚系列 周京新 繪
記者:如今畫家的排場越來越大,展覽場面也越來越大,很是熱鬧,這種現象您怎么看? 周京新:我比較喜歡戲曲。當下的畫壇,如果用戲曲來做個比喻的話,那就常常是“楊門女將”全出場時的濃墨重彩,人人打扮得花枝招展。其實戲曲行當里,如果要看你的本事,不是看你能擺上多大的排場,而是要一個個上來唱的,本事都在身上,一個亮相就抖出了你的功底。至于后面可以有背景音樂也可以沒有,甚至一把京胡就夠了。我們現在的畫壇,唯本事立身的人太少了,全是讓人眼花繚亂大場面,其實許多人混在里面魚目混珠、濫竽充數。畫壇上許多江湖騙子在耍,像呂鳳子、陳之佛這些藝術成就卓越的老先生,現在倒無人問津。我呼吁,不要添加劑、不要有霓虹燈、不要千鑼萬鼓,要構建一個實實在在的學術圈。只有學術受到全社會的尊敬,中國畫才有希望。 記者:從事美術教育這么多年,您認為其中還存在哪些需要厘清的問題? 周京新:我對南京藝術學院中國畫專業是非常有感情的,我從1980年一直到現在都在這里。我一直在努力,因為有希望,現在學校里“70后”這一批也已經上來了。很多高校的中國畫教育已經不純粹了,而我們還在堅守。我始終堅持教給學生最經典的傳統,禁止臨摹明清以后的作品。我們當下的高考美術招生只考素描和色彩,高考培訓班都是前蘇聯學院派的塊面式教學方法,這與中國畫的藝術需求是脫節的,為此我還寫過“兩會”提案,呼吁改革?,F在南藝的中國畫教學,可以說在全國都是走在前面的,而這種引領,實質上是對中國畫傳統本質的堅守和掘進。我們在思考中國畫學科定位的基礎上,對教學內容不斷精益求精地打磨。2007年我申請了《中國畫技法》國家精品課程,后來升格為資源共享課程,正在出版教材,相關內容和資源都會在網上共享。我始終認為,正確的教學才是對中國畫筆墨傳承最有價值的路徑。 【身份之思:不同職務頻道的切換與擔當】 記者:除了畫家、老師的身份,您另外還有一些行政職務,比如省國畫院院長、省美術館館長、省美術家協會主席,多重角色、多重身份,您是怎么平衡這些身份與職務的? 周京新:這些所謂的身份,實質上都離不開繪畫和美術,這就給我很大發揮的空間。我并沒有感覺被分割,相反,還有相互補充和借力的便當,當然,每一個職責都有側重點。畫院的工作最重要的是出人才、出精品。來國畫院,我首先啟動的是給所有已故的老先生出書的工作,大約50來位老先生,我們已經出了40幾位,整理他們的年表、文章、作品。有的老先生在我們這里一輩子,像顧伯逵老先生,幾乎所有的作品都奉獻給了畫院,卻連年表都沒有,十分讓人痛心。另外,我們還建立了年展制度,今年第7年了。每位畫家每年要拿出8張作品來展覽,這樣可以倒逼大家主動寫生、創作,出成果。最近幾年新引進的美術家,我也要求他們每年拿出一個個展。去年5月28日,“金陵風骨 其命惟新——江蘇省國畫院60年?中國畫書法作品展”晉京展,用上了中國美術館的全部展廳呈現展品,在全國學術界引起很大反響,讓人們看到了江蘇省國畫院歷史厚度和傳承的力度。展館里全部刷成了紅顏色,連美術館的館長都覺得我們膽子大,為我們捏把汗。其實,我們很自信,江蘇的國畫作品能撐得住紅色,我們過生日嘛。最終,展覽的效果一片叫好。 ![]()
△ 花·鳥系列 周京新 繪
記者:美術館是典藏與展示的平臺,與國畫院的功能有差異,您是如何開展工作的? 周京新:作為省級美術館,同樣要把握好公眾服務和學術水準的分寸。我們正在做的是80年的館慶系列活動,其中最重要的是老館的重新開放。這座有80年歷史的老建筑,是建于1936年的“國立美術陳列館”,經過改造重修后,作為省美術館的陳列館的身份重新開館,增加了公眾美術教育和普及的功能。中國各個美術館當中有單獨陳列館的,只有我們一家。在裝修時,我們盡量原汁原味地保留了它的歷史印痕和藝術美感,在外部環境和外立面上保留了原有的建筑風格和文化符號,做到修舊如舊。當然,時代是在進步的,我們也得跟上步伐,所以,老館增設了咖啡吧、文創產品區,也增添了掃描二維碼聽語音導覽的功能,更加符合現代觀眾的參觀需求。另外,我們成立了江蘇省美術館館際聯盟,民營美術館也吸納進這個聯盟,不分體制內體制外,發揮各館的優勢和特色,資源共享,以此豐富美術展覽和交流,提升整個江蘇的美術館和藝術館的學術水平和服務功能。我前面的一些老館長留下了很好的基礎,這讓我的工作沒有太多的壓力??梢陨晕⑼嘎兑稽c,館長的位子我很快就要卸任了,相信新館長會一如既往把美術館事業發揚光大。 記者:省美協的職能與國畫院和美術館更是不同,這兩年的新舉措也不少,您給它的定位與功能是什么? 周京新:美協實際上是要搭建一個更加通透廣闊的平臺。你不能說我只是一個小圈子,如果你只搞自己喜歡的小圈子,那一定很糟糕。美協就是要團結所有的專業圈內的、專業圈外的美術工作者和愛好者,大家都來,那才叫美協。美協的展覽,我要求征稿要寬、評稿要嚴,一定要站得住腳。江蘇省美協現在有兩個很重要的抓手,一個是“百家金陵”這個全國性的品牌,另外我們也在發揮15個藝委會各自的作用,要求每個藝委會每年最起碼拿出一個比較拿手的展覽,構建不同層面美術發展的立體式的平臺。在評獎上面,尤其是要推出新人,比如我們評選江蘇美術獎、新人新作獎等獎項,始終堅持的是規范、開放、公平。有些獲得江蘇美術獎的人,說我從來沒獲過獎,很意外。我說這就對了,為什么總要熟面孔獲獎呢?前不久美協會員里的藝術家為鹽城災區義捐了370萬元,我們以這種方式倡導每一個藝術家要保持愛心,要有自覺公益意識。 ![]()
△ 花·鳥系列 周京新 繪
記者:聽了您關于院校、美協、畫院、美術館的各項工作和思路,真的覺得你“鋼琴”彈得很好,跨越了很多鴻溝。 周京新:我始終認為,沒有所謂獨立的行政工作,所有的工作應該都與我們當前的美術事業有關。美協、畫院、美術館、高校,不應當有界限和隔閡,應該是相互促進、相互補益,看似多個崗位,實則一個角色。只要認真、熱情、擔當,肯付出,善團結,遵規律,就能辦好一些事。 【創作之思:在羈絆生活中孕育思想與藝術】 記者:盡管你說得很輕松,畢竟在崗位上有多重身份,這么多繁雜的工作,影響您的創作嗎? 周京新:客觀地說,大量的事務工作確實擠占了我獨立創作的時間和精力,畢竟我最主要的角色是畫家。這么多年來,學校的老師和同學從來不喊我院長,都是叫我老師,我也十分享受這個角色,因為這是我的本錢。我經常晚上在畫院辦公室給學生上課,八九個研究生一個個過堂,上到夜里十點才回家。做完了行政事務,我在自己的專業時間要搞創作時,會逼著自己很快把頻道轉過來。其實我只是個普通人,我無非就是比別人多幾個頻道。現在我最害怕是雙休日給我安排展覽開幕活動。我有次開玩笑,發了一條微信在朋友圈說:“沒有開幕式的周末,才是本周末。”我出去寫生,就當做旅游了,進行的都是這樣有專業性的旅游。平時,我不喝酒、不抽煙、不打牌。有人問,你活著還有什么意思?我說,我還可以畫畫嘛。 ![]()
△ 花·鳥系列 周京新 繪
記者:您是在強調,作品才是根本對吧? 周京新:是的,我們現在最大的問題是說得很多、說得很好,但是做得很少,做得不到位。我是處女座,對一些細節會比較在意,執著、較真。說實話,我在畫家隊伍里或許可算是電腦高手,photoshop我也能自己做。給我的文字稿,標點符號如果是英文符號,我一眼就能瞅出來。你看我的工作室,一年四季都是整潔的,這是我自己收拾的,畫家不應該那么臟,也不應該那么亂。你們可能不知道,我的父親中風10年,一直是我給他理發、洗澡,我還教會他一套練習康復的步伐,只有我扶著他才可以鍛煉,家里其他人和保姆都插不上手,我一直陪伴到他走?,F在,我身邊還有兩位90歲以上的老人,一個是我母親,身體不算太好,理發、洗澡還是我這個兒子;一個是我岳母,這個老太太身體還很健朗,省了我不少心。我是要定時定點陪老人的,服侍他們實質上是滋養我的情感世界,我和我的夫人、女兒都十分地愉快。一個優秀的藝術家,他的情感應該是豐富的,沒有良好的品格,以及對家庭的擔當,怎么可能更好地為社會擔當和付出呢?! 記者:原來兒子的角色您也做得十分出色,真讓人敬佩。那么,大藝術家需要有特殊的敏感和洞見嗎? 周京新:我覺得藝術家不是特殊人,他應該有常人的生活。藝術家,你不到一定程度不要急于裝扮成思想家,不要去說教別人。坦率地說,我沒有多深的思想,我都是跟別人在學,我自己只能說有一點思考。我有個忠告,畫家、書法家,不要急于去充當傳教士,不要去排隊,不要去高攀,要老老實實地去做,就像養育兒女和孝敬父母,你可以一句不說,多去做就是好的。一個藝術家,你到底起了哪些作用,你是在為自己做還是在為人民做?這一切自然會有評價,明擺在那里。 ![]()
△ 花·鳥系列 周京新 繪
記者:能否談一談藝術家的生活、修養與作品之間的關系? 周京新:習近平總書記在第十次全國文代會、第九次全國作代會上的講話指出,經典之所以能夠成為經典,其中必然含有雋永的美、永恒的情、浩蕩的氣。這些情和氣,不是天下突然掉下來的,一定是你心中養成的。這不是說我們一定要“出世”,跑去山水中去養,或者說一定要脫離社會事務的干擾。浩蕩的氣一定是在各種矛盾、困難中脫穎出來的。你在充滿糾結、羈絆的生活節奏中,能夠坦然、能夠確立,才能夠孕育雋永的美、永恒的情、浩蕩的氣。作品的思想、氣質,它是慢慢生發出的,它實際上體現的就是你的閱歷、你的人品、你的境界。 記者:今天的采訪我們很受教育。謝謝周老師給我這么長時間的專訪,打擾了。 周京新:其實,我也很受教育,與你們交談,促使我有了一些新的思考。謝謝你們對我工作的支持,提前拜年了。
記者:也給周老師拜年,希望新的一年,藝術界與傳媒界能有更多的合作。謝謝! 編后余墨:守望基因 ?。ㄝ乓?文) 周京新理直氣壯地表白“我是筆墨派”,不僅是一種文化自信,更是一種文化擔當。 關于中國畫的傳承與創新,早在上世紀初就有各種爭論與交鋒,在近幾十年的噪嚷聲中,筆墨越來越被人們邊緣化,甚至有學者把傳統的筆墨當成中國畫創新的羈絆、牢籠,越來越多的新生代國畫家,已經看不懂筆墨,撿不起筆墨。從業者的無知,加上江湖騙術的泛濫,使得傳統意義上的國畫筆墨,已經奄奄一息。正因為如此,既有筆墨功夫,又有筆墨認知,更有筆墨思考的周京新們,無疑是中國畫在亂象之中的荒原星火。 一種延續了2千余年的繪畫語言,它的深邃和精妙,它的哲學和審美沉淀,絕非一句創新可以敷衍。面對幾十代文化精英淘洗出的文化經典符號,只有讀懂它,悟透它,呵護它,眷戀它,才有可能汲取它的營養,使自己有所作為。廢紙三千的李可染先生曾經感嘆,藝術和科學一樣,個人的一點點進取,就是歷史上的跨越。 在藝術的創新中,不應改變已被歷史證明為人類文化精粹的基因,筆墨是中國畫的基因,以精粹的基因,創造新穎的面孔,是周京新們的擔當,更是歷史賦予他們的使命。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