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21來源:國家文化藝術品網 |
黃理秀 黃理秀,號黃鐵筆,1970年生于山東省泰安市;擅長行書、行草、龍鳳字、豫劇。對書法興趣甚佳,初學顏柳,師法二王,臨池三十余載。師從著名書法家劉堯,行書莊重醇厚、古穆高遠,行草氣韻生動,神氣十足;龍鳳字師從王風存。作品曾發表于《書法雜志社》、《藝術品鑒》等報刊,曾獲得諸多獎項;作品備受人們的贊賞與喜愛,被諸多機構和個人收藏。
黃理秀書法作品 黃理秀追求公正、實是、均等的社會人文理念;崇尚君子之仁德,做人厚道、低調、淡薄?,F為山東省書協會員,聊城市書法家協會會員,山東省三希堂書畫院院士,資深書法教師,聊城市金陽藝術團副團長。
黃理秀書法作品 黃理秀的榜書莊重醇厚,筆鋒婉轉,字正腔圓,兼采前輩之長。行草勇于擺脫技法束縛、十分注重情感宣泄。如《沁園春•雪》情馳神怡之際,翰墨淋漓,連綿飛動,起伏迭宕,生機郁勃,似龍蛇飛空,勢不可遏;又如《盛世中華》筆力屈鐵,活像武僧揮棒,呼呼生風,一種力與美的巧妙結合,彰顯書家極強個性。他的字,文靜淡雅,舉止大氣,既有文靜書生的雅氣,更有勇猛大將的風范。險峻挺拔,文靜兇猛,濃淡干濕,快慢緩急在他的作品里面都能體現出來。也許這就是三十年書法功力的底子,顯然不是一般人能達到這般境界。 少年習書之路
黃理秀年少時期,對舞文弄墨興趣甚佳,每見有人寫毛筆字,他都會全神貫注的看,捉摸他的運筆方式等,然后就學著寫,常以地為紙,以指為筆,就地書寫,在家常問父親怎么寫字。父親將這一切看在眼里,無比欣慰,過后請了當地有名的老秀才教他,老師精心指導,用筆的技法,筆鋒的運轉,藏鋒回鋒的用筆方式,用筆輕重,提按,頓筆放法,以及筆畫濃淡干濕,粗細搭配,運筆的快慢緩急,在書寫時,心、腦、手、眼、氣等全身精力集中于筆鋒……老師把一生的絕活都親授于他,雖然年幼的他不能一下子心領神會,但所有精髓都寫在本上,烙在心里,臉盆架上掛著毛筆,放學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提起筆寫一陣子,洗完臉、吃過飯還要寫一陣子,先練柳體,后練顏體,練字幾乎占據了他整個童年時光。憑著自身對書法的悟性和勤學苦練,及老師的諄諄教導,少年時代楷書便學有所成,打下了堅實的書法功底。 高中得名“黃鐵筆”
高中升學后,學校的王老師是“行書”和“行草”的行家,在當地頗有名氣,他見黃理秀書法甚好,從此他便是黃先生寫行書、行草的指導老師。他時常邀請黃先生到他家練字,黃先生感恩的說道,為了扎實他書寫的功底王老師可是下了不少的功夫。“為了練臂力、腕力和指力他讓我把鐵塊焊到鐵筒上,再套在筆桿上,而后在上面續加重物…… 三年的光陰,由二兩逐漸累加到了足足三斤,經常有人圍觀他拿著三斤重大毛筆寫字! 從那以后,就有了這個“黃鐵筆”的綽號。”苦練期間,黃先生曾臨摹智永真草《千字文》和《蘭亭序》。經恩師的推薦,那時分別在梁山縣、菏澤地區、山東省參展并榮諸多獲證書和獎章。高中時代在當地便小有名氣。 唯有堅持 方能所成
黃理秀先生并非名震四方的書法大家、藝術家,出身農民家庭的他干過農活、開過飯店、賣過玉器、唱過豫劇……東奔西走,曾嘗盡了生活的疾苦,但不管做什么工作,生活如何艱辛,都絲毫沒有動搖過他對書法事業的熱愛,寫字是他每日的功課。 后經朋友引薦,拜師書法大家劉堯,并結識更多書法家,取精華,尋亮點,以納自身,來豐富作品的深厚內涵。學習期間,受益匪淺,作品得到廣大書法界認可和贊賞,隨老師數次將作品參展并為“殘疾人基金會”捐贈作品。
正是由于他樸實無華的品質,和對夢想的渴望,他才能踏踏實實、勤勤肯肯將書法滲透到他生命中的一點一滴,才成就了他這樣的書法天才。也讓那些沒什么真才實學,夸大炫耀自己,動不動就自詡書法家、藝術家的人自慚形穢。他的堅韌不拔和執著追求,讓所有走在書法之路上,熱愛著并堅持走下去的書法愛好者們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傳道受業解惑也
黃理秀和學生們在一起 黃理秀在上海博通教育培訓機構任職書法老師5年,黃理秀教書認真耐心,課堂生動有趣,孩子們都喜歡上他的課,他多才多藝,不僅教書法,還教學生捏面人,畫臉譜,寫龍鳳字,深得學生的愛戴,及校方和家長的認可。 上海書法家協會張副主席曾登門拜訪,看到了黃先生的作品后,提筆以斬丁截鐵之勢寫下了“海到無邊天作岸,山登決頂我為峰”贈予黃先生,以表黃理秀先生藝術水準的贊佩之意。在上海黃先生曾參加了多次展出,筆會和拍賣活動,一次次榮獲大獎,受到各界名家的好評和賞識,并給予高度評價。其作品有多家刊物,報社,書法藝術部門發表和收藏。
肯定的掌聲和所獲的榮譽更讓黃先生倍增了寫好書法的信心,黃先生曾說,越是有人欣賞我的作品,肯定我的書法,就越是有一個想法暗自在我心底里為我鼓勁——堅決把字寫好,一定把自身的藝術能量傳遞下去! 2015年,他在濟南辦起了黃理秀書法培訓班,并在兩家藝術培訓學基構和兩所小學擔任書法老師,不辭辛勞、艱苦奮斗。無疑,黃理秀是很多孩子們的書法啟蒙老師,他做著平凡的工作,卻從事不平凡的事業,為國家培養更多的書法藝術小人才,為傳承中國書法文化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結語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憑借興趣黃理秀少年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不負眾望,持之以恒,讓他越來越勇,長久的堅持成了生活的習慣,把生活融進藝術,讓藝術裝點生活;教書育人,傳授書道,不辭辛勞,這是他的夢想,也是偉大的事業;作為習書之人,傳承發揚傳統文化,既能把自己的生活裝點好,又能為下一代成長做出自己的貢獻,實在是可敬可佩。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