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新華社《江蘇領導參考》發表題為《頑石顆顆古靈精,不具慧眼亦成沙——南京雨花石收藏家呼吁“文化護石”》通訊, 著名書法家、收藏家征爭吁請領導高層更加關注雨花石文化的弘揚和雨花石產業的健康發展。為近距離走進征爭的藝術空間和收藏世界,筆者對征爭進行了專訪,并分別赴中石化江蘇石油大廈和金陵中學河西分校,參觀征爭以個人名義舉辦的雨花石百猴趣展和雨花石精品展。
征爭軍人出身,十幾歲考入南京空政文工團,選擇舞蹈專業,習舞工作之余,隨金陵名宿石林先生研習書法。也許是觸類旁通吧,就在他練舞、臨池的同時,萌發了對大自然造型藝術——雨花石的強烈興趣,悄悄地加入了收藏者的行列,并以“金陵玩石人”自居。如今,征爭已是中國舞蹈家協會會員、中國是法家協會會員、江蘇觀賞石協會藝術顧問。
幾十年舞蹈、書法藝術的積淀使得征爭雨花石收藏獨具一格,凝聚了他心血的作品的展覽,每一個作品都是內心世界的體現。精美的雨花石襯以老玉、老盤、老幾、老瓷、云錦等特具古樸傳統美的藝術藏品,凸顯高雅氣質與藝術風范。 單個原石或特類集粹、小品陳設或主題系列,均匠心獨運,異彩紛呈。展出的雨花石絕不是簡單的擺放,而是雨花石文化靈魂的展現。無論六朝元素,還是現代韻律,詩書畫石無不巧飾其間,相映成趣,形成絕佳境界。他讓雨花石的展示不僅美輪美奐,婉約傳神,而且怡情可人、通靈久遠,使之綻放出最美麗、最動人的光彩。
征爭如此描述對雨花石的理解:南京雨花石之美在于它們的潤感、色澤、線條全憑大自然寫意揮毫,它們帶給人的觀感也全憑個人想象,但又超出想象。正是這些似象非象間,讓雨花石質、形、紋、色、呈象、意境六美俱備,從方寸之中,產生了對文化感的無限聯想。正是秉承“氣韻靈動、天人合一”的理念,他幾十年風雨無阻收藏、淘選心儀的石頭,用他敏銳的眼光去深入發現純凈的自然之美。他又將呈顯山川、花樹、人物、動物甚至神話、歷史故事題材的雨花美石,用非凡的想像力,去竭力展現內蘊的人文之美。因此,他在雨花石中展現出多面的人文和自然景觀,令人在賞心悅目之余,往往驚嘆不已。
對征爭本人而言,石頭就是伴侶、石頭就是寄托、石頭就是精神,甚至可以說,石頭就是他的生命承載。但他又說,雨花石是天然之物,是永恒的,收藏家只是臨時保管著,一個個過客。正因為如此,我們更應該把握有限的時間和精力,為后人更好地保護雨花石創造條件。為弘揚雨花石文化該做些什么,他一直在認真思索并積極實踐。他在古城南京大橋南路的“征爭藏石藝術館”開門迎客,為來賓熱忱講解;他還將雨花石個展免費推向校園,為學生們普及雨花石知識,醉心于對其文化藝術的陶冶。
征爭覺得,盡管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們喜愛作為南京文化符號的雨花石,但目前社會上對雨花石的了解還遠遠不夠,許多人連對雨花石是什么也不清楚,更遑論對雨花石的美學、文化追求。他認為,要扭轉雨花石目前的窘境,“文化護石將是可行之法。”建議由政府出面建立專門機構,負責對雨花石及其相關產物的研究、保護工作;從學校入手加強宣傳力度,讓下一代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認識雨花石;從市場入手,引導雨花石衍生品的開發銷售,在放大雨花石中經濟價值的同時,傳播雨花石的文化價值。

征爭書法作品

征爭書法作品

征爭書法作品

征爭雨花石百猴趣展在中石化江蘇石油大廈舉辦

征爭雨花石精品展在金陵中學河西分校舉辦

參觀者絡繹不絕

雨花石展品

雨花石展品

雨花石展品

雨花石展品

雨花石展品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