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07來源: |
10月27日上午,“墨語惟新——魏鎮山水畫展”在徐州美術館開展。在與前來觀展的書畫愛好者寒暄、合影后,魏鎮先生抽出時間接受記者專訪。 “徐州人民太熱情了,我很感動!”出身于書香門第的魏鎮,其父是以功深力滿、南北兼容的畫風而馳名于世的魏紫熙先生。為人低調謙和的魏鎮,雖至古稀之年依然神采奕奕,醉心于“點染”中國的山山水水,并始終保持一種銳意進取精神。在他身上,我們既能領略到長者隨緣任運的大家風范,也能感受到他如孩童般的純真與執拗。 魏鎮說,其父魏紫熙年輕時曾擔任過徐州書畫院名譽院長,他也隨父親來過幾次徐州,和徐州很有緣分。此次帶來的作品都是近期所作,其繪畫語言非常明確。有別于傳統水墨畫的顏色比較單一,溫和淡雅,魏鎮先生這批作品的用色都比較濃烈大膽,展現出了強烈的創新意識。 “筆墨當隨時代嘛!”魏鎮爽朗地說:“現在的繪畫就要符合現代的審美觀。21世紀年輕人的審美觀與以前可是大不一樣??旃澴嗟纳罘绞?,使年輕一代執著于追求色彩對眼球的沖擊,溫和的東西他們看了索然無味。鑒于這樣的想法,我進行創作時,在秉承傳統中國畫筆墨的基礎上,色彩和技法上是有借鑒西畫成分的。既能堅守住傳統中國畫的風骨,又能在傳統中有所變化是我孜孜追求的方向。我就是想為我的畫作不斷輸入新鮮‘血液’,使它們能夠永遠處于青春狀態。” 如何為畫作不斷輸入新鮮“血液”?魏鎮先生的方法是——寫生,年過七旬的他如今仍會經常出去走走看看。“寫生對于創作欲望的激勵和形象構圖的形成都有一個比較大的輔助作用,生活中的美景變化萬千,是不斷為我的畫作輸入新鮮血液的源泉。中國繪畫一直很強調‘外法造化,中得心源’”。 江蘇省國畫院院長周京新在評價魏鎮的這批作品時說,雖然都是魏老近作,但是從題材和筆墨上看,卻不像是一個人的作品,從中可以看出魏老在藝術探索上的跨度,他是個不守“攤子”的人,不呆在一個地方,不把視野固定在一個角度,始終在大膽地創新、銳意進取,展現了“新金陵畫派”的精神。 “我70歲的時候創作了一批新的東西。新就新在我在堅持中國筆墨的基礎上,融合了一些西方色彩進去。這批作品使我以一種嶄新的繪畫風格展現給大家,但同時,我并沒有放棄傳統,我父親的每一幅畫我從很小的時候就臨摹,他的線條、構圖、筆墨語言都已融入到我的血液里了。”魏鎮說:“我會永遠行走在‘求新’的道路上的,爭取在80歲的時候再搞一個展覽。”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