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27來源:江蘇美術家網 |
由中國美術館、江蘇省文化廳主辦,江蘇省國畫院承辦的“金陵風骨·其命惟新”———江蘇省國畫院60年中國畫·書法作品展,將于5月底在中國美術館舉行。目前,展覽正在緊張有序的籌備之中。作為新中國最早的三家畫院之一,江蘇省國畫院積累了很多優秀的創作成果。開幕前夕,記者就展覽問題采訪了江蘇省國畫院院長周京新。 記者開門見山,想聽聽畫院對這次展覽的總體設計思路。 周京新告訴記者:“此次展覽,是江蘇省國畫院成立近60年以來的一次全面回顧和階段性總結。取名‘金陵風骨’意在延續南京(金陵)區域的藝術精神文脈,而‘其命惟新’意在傳承傅抱石先生所倡導的不斷創新的歷史使命。這樣的展題也正反映出我院一貫堅持的學術理念。” 江蘇省國畫院于1957年開始籌備,1960年3月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正式批準成立。為了紀念江蘇省國畫院走過的近60年歷程,江蘇省國畫院以舉辦系列學術活動、營造學術氛圍的方式作為院慶。除了于5月底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辦這個展覽外,明年還將舉辦大型的學術論壇活動。 周京新說:“江蘇省國畫院是新中國美術史上‘新金陵畫派’的發源地。1960年9月,在首任院長傅抱石先生帶領下,以江蘇省國畫院畫家為主體的江蘇國畫工作團開創了二萬三千里寫生的壯舉。那次寫生緊緊圍繞‘中國畫傳統筆墨如何反映現實生活’的主題,隨團畫家們飽含激情地創作了一大批既有鮮明時代特征,又能把握傳統經典的中國畫作品。1961年5月,也就是現在這個時節,在北京舉辦‘山河新貌’畫展,觀眾如潮,好評也如潮,在全國美術界引起巨大的反響,就此開創了‘新金陵畫派’的輝煌局面。” 周京新接著說:“追求傳統經典、切實深入生活、倡導與時俱進、勇于開拓創新是‘新金陵畫派’的精神所在,更是引領藝術創作與審美風尚的時代強音。近60年來,江蘇省國畫院始終堅持弘揚‘新金陵畫派’的優良傳統,積極維護良好的學術氛圍,切實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努力改善創作研究條件,鼓勵發揮個性潛質,因此碩果累累,佳作頻傳。畫院人才輩出,藝術創作成果豐厚。從第六屆全國美展到第十二屆全國美展,江蘇省國畫院共摘得金獎1次、銀獎5次、銅獎4次、優秀獎15次。” 在5月底這個時間段,中國美術館用所有展廳僅舉辦江蘇省國畫院這一個展覽,是較為少見的。這是由展覽的規模和規格決定的。此展作品將包括江蘇省國畫院所有已故書畫家、所有離退休書畫家、所有在職書畫家、曾在畫院工作過的書畫家112人的作品532件,集中展示新金陵畫派暨畫院的歷史成就以及豐碩的創作成果,展現江蘇文化強省實力??梢哉f是畫院各個時期精品力作的一次集中展示。 談到作品,周京新說:“畫院老一輩畫家的作品如何在展覽中擺置,我們在畫展中做了精心安排。新金陵畫派的代表人物傅抱石、錢松喦、亞明、宋文治、魏紫熙、張文俊等9位老先生的作品放在中國美術館的核心展區——一樓圓廳展出。此次展品中有一幅是幾位老一輩畫家合作的作品《人民公社好》,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和史學價值,見證了他們所經歷的那個時代遇到的重要事件和合作交流的狀況。在近60年的發展歷程中,除了有公論的老一輩畫家外,在布展時為了便于操作,我們按時間先后和年齡大小來排序展出?;厥走^去,展望未來,此次畫展既是對近60年的回顧與總結,也是代表性作品的集中體現,更是對‘新金陵畫派’在新中國美術史上薪火傳承的肯定和定位。” 風雨60年,江蘇省國畫院始終有一種精神力量貫穿在創作中,那么這種精神傳承靠的是什么力量? 周京新說:“李克強總理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里提到了‘工匠精神’,在當下的藝術界引起強烈反響。新金陵畫派的老一輩藝術家熱愛美術事業,他們肩負著讓千百年傳統技藝繼續流傳的使命。他們靠苦練與責任,造就了‘新金陵畫派’的歷史地位。作為畫院的新一輩畫家群體,我們更要好好弘揚這種‘工匠精神’。如果離開‘工匠精神’的本質要求,追逐功利,無法靜心、潛心、用心,就難言創作,更談不上藝術追求中那種物我相融的境界,其作品即便冠以藝術之名,也‘難副其實’。近60年來,我們正是靠著這種認真嚴謹、專注堅持、專業職業、精益求精、不舍不棄的精神追求,使‘工匠精神’能夠薪火相傳并有所發展。” 主辦單位:中國美術館、江蘇省文化廳 承辦單位:江蘇省國畫院 開幕時間:2016年5月28日 15:00 展覽時間:2016年5月28日15時-2016年6月6日12時 展覽地點:中國美術館1-9、13-17號廳(北京市東城區五四大街1號)
本次展覽作品包括江蘇省國畫院所有已故書畫家、所有離退休書畫家、所有在職書畫家、曾在畫院工作過的書畫家112人的532件作品。展示了新金陵畫派暨畫院60年輝煌歷史成就以及豐碩創作成果,展現江蘇文化強省實力,進一步擴大影響力,促進書畫藝術交流。配合展覽同步正式出版《金陵風骨其命惟新——江蘇省國畫院60年•中國畫書法作品展作品集》。 新金陵畫派九老 傅抱石、錢松喦、亞明、宋文治、魏紫熙、余彤甫、丁士青、張晉、張文俊 國畫院已故藝術家 鮑婁先、龔鐵梅、呂鳳子、房虎卿、王琴舫、何其愚、顧伯逵、陳之佛、陳舊村、林散之、費新我、武中奇、黃養輝、高馬得、葉矩吾、陳 達、伍霖生、李亞、金志遠、徐 孅、盧星堂、董欣賓、張良 國畫院離退休藝術家 喻繼高、陳修范、尚君礪、徐 寧、傅二石、華 拓、蓋茂森、張德泉、秦劍銘、黃鴻儀、蕭 平、趙緒成、施永成、汪廷懷、武曉歷、賀 成、周曉光、魏 鎮、徐 善、鄭 欽、宋玉麟、王道云、周 漢、吳冠南、宋新江、常 進、秦衛東、徐建明、尤 捷 曾在國畫院工作過的藝術家 李畹、李山、沈蓉爾、馬小娟、黃曉勤、余曉星、徐世豪、徐累 國畫院現任藝術家 50后:徐樂樂、葉 爛、薛 亮、蔡松昌、湯知辛、桑建國、趙曉鐘、王野翔、趙治平、胡寧娜、祁恩進、沈勤、楊耀寧、高德星、王飛飛、周京新、夏曉龍 60后:石曉、喻 慧、劉 云、盧力彬、陸 衡、崔 見、郭子良、管峻、方向軍、張六弢、宇文家林、姜永安、李嘯、王 法、劉明波 70、80后:陳明、白 鶴、張迎春、李金國、劉毅、董金良、黃戈、張喆、李雙陽、譚逸、曾春平 新金陵畫派九老
傅抱石、錢松喦、亞明、宋文治、魏紫熙、余彤甫、丁士青、張晉、張文俊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