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3來源:江蘇美術家網 |
![]() 畫家名片: 周文清,湖州人,祖籍江蘇太湖西山,一級美術師。擅長書法、中國畫和雕塑,追求并探索中國現代書畫藝術的創新和發展,其作品多次入展并獲獎,榮獲“世界書畫藝術名人”等稱號。 1967 年畢業于中國美術學院雕塑系; 1970 年至 1987 年工作于杭州市美術展覽辦公室,杭州市美術工作者協會,杭州市美術家協會和杭州市書法家協會; 1988 年轉入杭州畫院,先后任杭州市美術家協會常務副主席,兼杭州市書法家協會主席,杭州畫院副院長,現為杭州市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追求并探索中國現代書畫藝術的創新和發展; 自 1983 年開始在杭州等地舉辦“現代書法研討展”等五回個人書畫作品展; 1989 年開始赴香港、新加波、日本、韓國等地展覽考察。參加美國、加拿大、泰國、臺灣、深圳、北京、上海、南京、廣州等國內外書畫作品展,并多次獲獎和專題介紹; 被國際中華文化藝術大百科全書編委會等 16 個世界上有杰出影響的藝術團體共同評審為 “世界書畫藝術名人”稱號。 前言: 古人言:“凡書通即變” ,書法要求作品富于變化,打破均勢,制造險絕。周文清的藝術以傳統筆墨法則為依托,而能運轉變通,心隨筆運,無論盈尺小品或尺八巨制,皆能凝練宛轉,變化無窮,如有飛動之勢。他從以法度著稱的傳統書法藝術中獨抒胸意,或寄以騁縱橫之志,或托以散郁結之懷,將書法與生命的激情幻化如鯤鵬般暢游宇宙,于規則與不規則、有法與無法間,隨意生發,變幻莫測,給人以欹正相生,自由暢達的藝術美感。 本期藝術人物訪談欄目特別邀請周文清老師,就書法的繼承與創新談談個人從藝的經歷與心得體會。 主持人:周老師您好,是什么樣的機緣讓您接觸到書法藝術的?然后又是怎樣走向書法這個領域的? 周文清:我在美院學的專業是雕塑,雕塑講究大的立體感,和書法的平面還是有一定距離的,但在藝術領域的范疇是有關聯的。我學習了6年雕塑,畢業后在杭州市美術公司從事雕塑的工作。那時還是文革時期,作品內容更有政治色彩。因杭州市委宣傳部借調,后來主要做美術組織工作,策劃美術展覽。多年后,工作調到杭州市美術展覽辦公室。在這個期間,接觸繪畫比較多,對書法還不是特別熟悉。后來政府對書法越來越重視,書法也逐漸發展起來。偶然的機會,新的愛好就慢慢萌芽,因為工作的原因,對國畫和書法做了很多研究。后來我創立了杭州書法家協會。時間久了,我對書法文字慢慢就有自己獨立性的感悟。 ![]() 周文清作品《上善若水》 主持人:您一直在探索現代書法,您覺得現代書法和傳統書法藝術的不同之處是什么? 周文清:我對書法懂得越來越多,也慢慢重視并研究它,有意識的和它(書法)交朋友。美院國畫系的也寫書法,他們的作品講究流派和傳承。常規書法字體就傳統的幾種,缺乏變化的墨色,缺少書法的藝術性。我希望書法能有所變化和創新,有新的形式和美感,并想讓大家都重視這點。然后我就想先自己去嘗試創作,希望能有根本的改變。“取法自然”,從生活的方方面面,哪怕看到一座山、一片雪,任何事物都可以變成另外形式的書寫方式。甚至是整體地球、宇宙的變化,都可以用書法去表現它。這樣下來我的心胸慢慢開闊,越來越放開,一種非常自由的狀態。到現在為止,我還是想突破下自己。 ![]() 周文清作品《一波八龍》 主持人:您將作品的藝術形式定義為書法,以區別于繪畫、墨象等其它藝術種類,您的創作原則是什么? 周文清:創作原則是根源,我們傳統的筆墨和線條要去好好研究,它有種力量感,如果沒有這個在作品里面,作品就沒有價值,因為你把最根本的東西丟了。筆墨線條?定要符合傳統規律漢字結構,?字意義不能丟失,但字型可變形,點劃可以解構,并根據畫?空間和作品表達的需要交叉、重疊、融合,但必須具有美感。 ![]() 周文清作品《水天一色》 主持人:您覺得自己出現風格的時候是什么契機? 周文清:大概1980年,那時候作品還是不完整的。我退休后到杭州畫院,就花大部分時間去創作書法,寫有藝術性、有形式感、有思想、有情感的字,這是我的目標。后來膽子也越來越大了,越來越覺得這些是有必要的,一定要堅持下去。一直到現在,我的一生就投身于書法了。 ![]() 周文清作品《山色有無中》 主持人:對于您的作品,我們可以看出一種當下性和時代性的特征。然而對于許多書法家,在一些傳統題材和技法里尋找當下性是最為困難的,你是如何尋找的,又是如何將兩者統一的呢? 周文清:這是個比較困難的認知過程,“天下萬物皆書像之”,任何東西都可以是書寫藝術的落腳點,用書法去表現。當這個掌握好后,這個大的領域就抓住了,我自己也沉浸其中了。 ![]() 周文清作品《泰杉藝術》 主持人:在現代書法的藝術創作過程中,您遇到過什么樣的困難嗎? 周文清:我想要表現的太多了,我來不及做。但我心中這些東西一直存在,花費兩三輩子時間也無法完成,時間永遠不夠用。以后我們書法的發展會越來越遠的,時代性會更強,表現的題材也逐漸寬泛。 ![]() 周文清作品《水云天》 主持人:您擅長書法、中國畫和雕塑,這三種看似不同的藝術形式,你覺得三者之間的關聯性是什么? 周文清:這三者永遠是相關聯的,都是藝術的呈現形式,可以表達你的心情和情感。其他方面無法表達的,都可以用書法表現。相比雕塑來講,書法的表現形式更加自由。有時候我寫到一半停下來,結合感情的碰撞,藝術境界的碰撞。過了一會,我可能就換了一種寫法。 ![]() 周文清作品《野梅》 主持人:在求新求變的當代,如今很多像您一樣的藝術家肩負著對傳統藝術傳承的責任,您對這方面有什么看法和期許? 周文清:人要有大的胸懷和氣量,要有人為了中國傳統藝術的發展做出犧牲,可能犧牲的是你的精力和時間。但是一定要有人去做,就怕沒人去傳承堅持做下去,我們要不斷探索。 主持人:很多藝術家在藝術傳承方面,為了傳承自己的藝術感受,把一生積累的經驗傳播出去,教了很多學生。我們都知道您的學生很多,您是怎么看待選學生的標準? 周文清:我選擇的學生只要他很喜歡中國書法,我不在乎他們的身份、獲過的獎項、學歷等等。只要愿意堅持下去,我相信肯定會有部分人能夠走出來,獲得一點成就的。我開始寫字的時候,認可我的人很少。千千萬條路,我選擇了一條和別人不一樣的路,不一樣里有根本的一致,就是藝術的基礎審美原則。 ![]() 周文清作品《宗教字》 主持人:在您八九十年代,藝術品還沒有市場化,是以創作為主。2000年后藝術品與市場接軌,您是這么看待藝術家的名和利的呢? 周文清:每個人都是有名利的,名利如果全都不要的話,這樣人生就沒有目標了。我想應該是提倡無私的價值,但是不可以這樣,因為你要生活,所以可以理解。我對名利看的比較弱,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了,它自然就會來了。 主持人:藝術界長江后浪推前浪,您作為藝術家前輩,您對準備走上藝術道路的后輩們有什么建議呢? 周文清:對于年輕人,不能要求他們具體做什么,就是應該做出點犧牲,珍惜傳統藝術的價值,并保護好這個價值。耐得住寂寞,在傳統上多學習,才能更好的創新(編輯:藝廬) ![]() 周文清老師作品創作場景。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