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點 日期:1997-07-01馬鴻增 當代美術評論家大體有三個來源:一是由美術院校美術史論專業畢業,所謂“科班出身”;二是由高校哲學、美學、文學等專業“轉業”而來;三是由畫家“一身二任”。這三類美術評論家因生活經歷、知識結構、品評視角等頗多差異,在評論的風格與特點上自然出現多樣化狀況,其間各有長短,自不必細敘。就我個人興趣而言,對于“一身二任”畫家筆下的文章卻是格外...
評論 日期:1996-08-01周京新 與中國畫相比,作為一門專業列入高等教育的中國畫教學,實在年青得很,追根溯源,不足一百年。但在這段不長的歷史中,中國畫及中國畫教學所受到的特殊“待遇”前所未有:褒揚貶抑,頂箍負枷,抽筋換骨,移種嫁接,甚至一度被判了“死刑”,其可謂飽經福禍,榮辱交加。所幸,中國畫仍然不斷發展,新法層出;中國畫教學仍然不斷進步,新人倍增??梢哉f,近百年來的中國畫歷史與中國畫教學密不可分,高等院校中國畫教學中出現的新動向和新起色,在當今中國畫發展大趨勢中,越來越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 “百家姓” 中國畫的開山鼻祖究竟何許人...
觀點 日期:1996-07-01朱恩芹 如今參觀中國畫展覽,發現工筆畫越來越少了。有圈內人士說,如今藝術品走上市場,寫意畫一天可畫若干張,特別是參加筆會之類的活動,現場揮毫,十幾分種便可完成一張,既瀟灑,效率又高。而工筆畫,需要精雕細刻,一幅畫往往要“磨”上幾天,誰還愿意搞?其實,目前鐘情工筆畫的大有人在,著名畫家陳修范女士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陳修范1934年出生于南京,為...
評論 日期:1996-04-03...
觀點 日期:1996-02-10徐善 魏紫熙先生早年畢業于開封河南藝術師范學校,數十年來一直從事美術教育和繪畫創作工作。他的山水畫初學王石谷,得其清麗深秀的風致;后來對劉松年、馬遠、夏圭等南宋畫家的書法十分喜愛,研求有年,下筆蒼勁嚴整,墨氣明潤,可謂探驪得珠,同時兼受當時日本畫風影響,大筆渲染,水漬明晰,將簡略的形象籠罩在極其幽美的氣氛之中,體現出強烈的生活...
藝海拾貝 日期:1995-10-01賀成 雪后原野,銀裝素裹,萬籟寂靜。清晨小汽車行駛在皖北公路上,路上積雪已被打掃干凈,雪堆在道旁像一座座小山丘,金色的陽光照耀在白皚皚的雪原,顯得刺眼目眩。近午時分,我下車休息片刻,信步走到路邊的雪堆旁,忽被一片片神奇的景觀所吸引。雪堆開始溶化形成千瘡百孔、犬牙交錯的殘雪痕跡,有的像出色的雕塑作品,但更像西部邊陲山川裸露的脊梁,一條條溝,一道道坎地傲立蒼穹,似浪,奔騰揚波,似山,千巖萬壑,極為壯闊,我被驚住了,贊嘆這大自然的神工!這是陽光和勁風兩位巨匠的大手筆在雪上留下的一種美,一種不同于一般的美,一種殘...
藝海拾貝 日期:1995-06-05王睿 在“江蘇省女畫家美術作品展”開幕式上,陳修范先生引起了我的注意。當時她正代表女畫家致辭,身著一件乳白色休閑外套,看上去清雅隨意、精神抖擻,她的發言語調激亢,博得了一片掌聲。 經尹石先生介紹,我結識了這位花甲老人,并一道參觀了展覽。 陳先生告訴我,這次展覽是向第四屆世界婦女大會的獻禮,也是多年來最能展現江蘇女畫家實力的一次作品展,是非...
評論 日期:1995-01-08董欣賓 陳之佛老師是我的院長,陳修范女士是我的同事,并且是分散離合,幾度同室;李璋是修范的女兒,我年歷三七,三度寒窗攻讀研究生時,她是大學部的同學。那里同學們多數叫我“董老”,去掉一個“師”字以表示我與“師”的區別和相與中某些親近因素(或者相遠因素)。獨李璋不同,對我是口無定稱,目無定視,見面便逃,大致是因為不逃便要稱一聲“叔叔”的緣故...
評論 日期:1993-06-20周京新 九二屆中國畫本科畢業答辯會上,有一個較為普遍的問題:許多學生對于古今中外張家長、李家短的舊帳,尚能添枝加葉,摘句成章;話題一旦落到自己頭上,便吱唔不清,虛而略之了。我就這一現象背后的問題作了一些思考,針對近幾屆本科畢業創作教學,在這里從五個方面,談一些粗淺的分析和體會。 一、“放羊”與狀態 中國畫專業課程內容比較豐富,從基礎到創作各階段分層分類也比較多,而畢業創作課程就占了總課時數的八分之一,算是最長的了。在十九到二十周的時間里,課程的要求及進行狀態似乎又是最寬松、最靈活、最自由的,教學很容易出現...
觀點 日期:1992-10-01黃鴻儀 亞明是當今美術界和書畫收藏天地中一個具有誘惑力的名字。亞明以其出類拔萃的藝術才華、獨步不群的藝術見解、鮮明奇特的藝術風格和多變常新的藝術作品而享盛譽于海內外畫壇。往時他那頻繁藝術活動的消息和一批批令人叫絕的新作頻頻出現在大型畫展和中外期刊及報紙上。近兩年來人們在中外刊報上卻很少能看到報道其行蹤的訊息。那么,亞明的現狀如何呢?據知情者透露,亞明前些日子在湖光漣漪、景色迷人的太湖邊找到一所年久失修的明代古房。他把此屋整修一新,取名“近水山莊”,四壁以特制建筑材料填平刷白,準備在四墻精繪大型壁畫。記者聞...
藝海拾貝 日期:1991-08-01陳霞 藍幽幽的天,藍幽幽的水,一輪明月被薄云纏繞著灑下一片青輝,如煙如霧,兩只白鷺縮頸佇立,相依相偎,在月光下更顯得孤冷、高潔——四尺整宣上用藍色大片渲染,除明月和白鷺外別無其他陪襯,而那月光的清冷卻籠罩著整個畫面,深秋的寒氣似乎一陣陣彌散開來,這,就是我省女畫家陳修范的工筆花鳥畫《寒月》。 女畫家說,那對白鷺是在玄武湖看見的。池塘里各...
評論 日期:1991-05-04林散之先生聰慧好學,詩、書、畫無所不精。尤其草書,更是終身為之迷戀,矢志不移,展紙吮毫,手不停揮,自云:“草書以大王(注2)為宗,釋懷素(注3)為體,王覺斯(注4)為友,董思白(注5)、祝希圣(注6)為賓?!毕壬郾婇L為一爐、集群美為一體,取精用宏,融會貫通,開草書之新篇。...
觀點 日期:1990-12-16陳修范 前幾年我曾到祖國的南方廣東、福建一帶去體驗生活,除了在繁花似錦的公園,植物園觀察寫生外,我還深入到人煙稀少的山區和原始森林。當我初次進入南國綠色世界的懷抱,置身于植物海洋之中時,一種奇異的新鮮感深深地使我陶醉了,各種各樣美麗的景物,不斷的激發著我的創作欲望,我感到自己原來的創作天地太狹小了,大自然是如此的豐富多彩,心胸頓覺開闊。我急于要把這些感受畫出來,可是當我把寫生素材拿出來構思時,卻又茫然了,故有的構圖章法等反而約束了我。在我意識到這一問題時,便有意的丟開這一切,而把自己的感情集中在南國綠色世...
藝海拾貝 日期:1990-04-01陳修范 《小蓬萊閣畫鑒》中有這樣一段話:“作畫無論山水、人物、花鳥,大都工細較率筆為難。何也?率筆易見生趣,工細易近板俗也。李將軍金壁樓臺、黃要叔雙鉤重染,皆非數十年苦心孤詣,不能臻此神妙,寫意點簇者,無非欺人語,甘苦當自知之?!苯袢藦氖鹿すP畫的不多,從事工筆花鳥畫的更少,而陳之佛教授(1896-1962)不僅是我國現代工藝美術的先驅者、著名的藝術...
評論 日期:1989-01-01賀成 都姓俗時我姓雅,畫書妙者少逢迎。天心不負人心苦,孤詣崛奇有大成?!边@首詩既是王學仲硯邊苦耕的肺腑之言,也是他擲地有聲的藝術箴言。 早就知道王學仲先生是位能書善畫的學者式藝術家,1983年得到一本王先生在日本任教時出版的《王學仲書畫詩文集》。打開一看,不禁為之一驚—那廣博的學識、磅礴的氣勢、深厚的書畫功底、撲面而來的心意,使我愛不釋手。近幾年在同王先生的接觸中聆聽教誨,又從他的多次個展作品里獲益匪淺,對其人其畫有了深入的認識,得出一個結論:王學仲的書畫藝術開創了中國新文人畫道路,以嶄新、獨特的風格影響...
藝海拾貝 日期:1988-05-01薛永年 我國古代有所謂“鑒者不畫,畫者不鑒”的主張,也許受這種絕對化主張的影響吧,在當代,雖然中青年國畫家輩出,精鑒而善畫者卻稀如星鳳,有之,便不能不想到蕭平。大概正是因為這個緣故,還是1983年,他就受到了美國研究中國畫專家兼收藏家高居翰的邀請,與中年書畫鑒賞專家楊新聯袂訪美,蜚聲海外。 蕭平六十年代畢業于江蘇畫院,在其后的近...
評論 日期:1988-01-01潘高鵬楊朋照 《江天暮雪圖》是江蘇省國畫院女畫家陳修范1990年的作品。暮色之下,三竿蘆葦、一只鷺鷥和幾塊磯石組成的初雪小景雖然簡約,然而氣韻生動、耐人尋味。面對畫面,自可讓人在靜觀沉思中生出許多聯想來,便是這幅作品的魅力所在。 尋覓江天野趣,這是許多畫家孜孜以求的課題,然而解決起來難度很大。陳修范女士認為,作品的趣味在于畫家的生活積累與對生...
評論 日期:1988-01-01黃鴻儀 時代背景:80年代改革開放的國策,促進中外文化交流。西方現代繪畫及其觀念的輸入,畫壇激起千重浪,形成美術界“85思潮”,一批新潮弄潮兒,掀起一股“反傳統”浪潮,“革中國畫命”之聲風生浪涌,有人斷言中國畫已是“危機四伏”、“末日來臨”,只配“進歷史博物館”?.在這歷史時刻香港中文大學舉辦世界性的《當代中國繪畫研討會》。我參加這個盛會并寫下這篇文字發表在江蘇省文化廳刊印的《美術理論文集》。 當代中國繪畫研討會紀實 為了倡導中國繪畫的研究風氣、發揚中國繪畫的創造精神、促進和發展國際間的文化交流,香港...
藝海拾貝 日期:1986-06-28黃鴻儀 近半個世紀以來,美術界人士幾乎都熟悉和敬仰一位身材不高、慈祥和藹的畫家。他額頭寬闊,臉龐上常架著黑框眼鏡,頭頂上往后梳的蓬松長發與下巴一簇稀疏飄逸的胡須顯現出那使人難以忘卻的學者風度與誠摯謙遜的性格特征,令人肅然起敬。他就是中國現代卓越的美術教育家、工筆花鳥畫家和工藝美術大師陳之佛先生。 陳之佛于1896年在浙江省余姚縣滸山鎮(今浙江慈溪縣)出生。原名紹本,學名之佛,又名杰,號雪翁。1912年考取浙江工業學校機織科。1918年考取留學日本官費生。翌年東渡日本,就讀于東京美術學校工藝圖案科,成績優秀...
藝海拾貝 日期:1986-04-01黃鴻儀 中國畫藝術是一塊積淀著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寶石,它融匯著民族文化寶庫中姐妹藝術(文學、書法、金石等)的精華,閃爍著中華民族思想的光輝。 哲學是文化的基石,藝術則是文化的精神花朵。所以具有民族、時代、社會特征的藝術,必須與其民族的哲學思想、美學思想相聯系。成功的藝術作品不僅反映著藝術家的思想感情,也必然會反映其民族的性格、所處社會的時代精神和哲學觀點。一個民族的靈魂可以從這個民族的哲學和藝術中呈現。閃爍著民族文化思想光輝的中國畫正是依托著中國古代的哲學和古典美學的深厚背景。中國藝術所強調的“...
藝海拾貝 日期:1985-11-01黃鴻儀 對前人的成果和經驗的整理、宣傳、推廣早已為人們所重視。而成功的反面——失敗和挫折,卻往往被人們所忽視,更談不上系統研究。我們把專門研究失敗和挫折方面的學問稱為“失缺學”。對美術失缺方面的研究,我以為可以從三個方面來探討:(一)從美術發展的整體觀的角度來分析美術的失缺方面。(二)對美術史中的畫家藝術道路的失缺研究。(三)對美術作品存在失缺問題的討論。 解放后的三十六年,美術事業的發展是迅速的,成績也是人們有目共睹的。在這段時間里先后涌現出一大批有作為的畫家,美術百花園中展出一幅幅成功的美術作品。但從...
藝海拾貝 日期:1985-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