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浪 曉光的真跡,我迄今無緣謀面,是他那本印刷不算精美的畫集引起我的興趣,也算“酒香不怕巷子深”,這些年很有些不甚知名的新人新釀很值得人們品味。曉光的畫該算是“雄渾”一路的。他筆下的山水磅礴遒勁,潑墨如云龍騰滾,走筆激昂大氣。他筆下的水奧境奇辟,留白自然天成,沉郁處有深然之意。他做林木,多用渴筆皴然,悠悠然,郁郁然,似筋脈聯絡鋪陳在山水寬闊的體面之間。 大抵“玩雄渾”的畫家都要涂抹些個大山大水,就像“豪放派”的詞人總吟出些“大風起兮”、“大江東去”一樣,然而,畫者筆下之山往往是胸中塊壘的倒影,創作者情起的...
評論 日期:2016-01-24戈 父 用這樣的題目敘述曉光,并不僅僅以貌取人。他的性格,他的畫筆,也無不是如此。文如其人,畫何嘗不如其人呢! 今年四十五歲的曉光,河北滄州人。他的青少年時代在北京、東北和山東度過,那里有他的啟蒙師長,有他樂于攀游的長白山和沂蒙山。他的雄樸的畫筆和他壯實的體魄一樣,都是在北方奠定的基礎。 然而,在他學業的關鍵時刻,卻來到了大江南岸的古都——石頭城。那是他三十五歲的時候——進修于江蘇畫院,并拜師亞明門下。兩年后,他調入畫院,走上了專業創作的道路。 曉光屬于畫壇的“苦學派”,這一名詞借用于李可染先生。李...
評論 日期:2016-01-24宋玉麟 中年山水畫家周曉光,到江蘇省國畫院已10年了。報刊宣傳不聞其名,公開場所難見其人,至今尚鮮為人知,真所謂10年面壁也。 周曉光是河北滄州人,自幼愛畫,一直在北方生活。從北京、東北到山東,從長白山到沂蒙山,這一時期的生活,造就了他彪悍的體魄和耿直的性格。同時,也給他的藝術生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他苦心臨摹歷代名畫,三下皖南、湘西以及川、鄂、云、貴,完成了大量的寫生稿和早期作品。1980年曉光到江蘇畫院,無疑是他的重大轉折。在亞明先生及其他前輩畫家的教誨下,他受江南文化的影響,對自己的畫風精雕細琢,另辟...
評論 日期:2016-01-24俞律 謝靈運講過:“山水,性分之所適?!币陨剿疄橹鞯淖匀皇澜绾茉缇捅划斪饕粋€藝術關照的對象,一個審美愉悅的對象。歷來的畫家、詩人都往往把山水當作一個充滿生機氣韻的渾然整體,追求同體于自然,進入物我冥合的境界,創作出了大量的藝術珍品。 周曉光是一個質樸的人,從小熱愛自然,熱愛中國的山水畫,他又是一個執著的人,對認準的追求鍥而不舍。他行萬里路親萬般風煙,隨幾歷艱險,而不改其情。在人生道路的每一次選擇中,他的第一選擇便是繪畫。習丹青以來,四十余年,筆耕墨韻不斷,可見他對祖國山河之戀亦深矣,這是他成功的性格要素。...
評論 日期:2016-01-24安 生 當今世上,能畫山水之人如過江之鯽,但真正令人過目難忘的山水畫卻十分難得。細細琢磨原因,坦率地說,我以為這與多數作畫者的學識和修養有著或多或少的關聯,這倒不是“畫以人重”,而是“畫如其人”。一位畫家的基本素質和品格必然會在其作品中有著不可掩飾的流露,但往往就是這不經意間的自然流露,區分出了作品格調的高下雅俗。是以倪云林之畫格冷逸,王蒙之意態灑脫,趙孟頫書畫多貴氣,皆是氣質修養不同所致。因此,一位成熟的山水畫家,除了熱愛自然,只有深深地根植于中國傳統文化土壤去吸取養分,陶冶性情才能達到放達高逸的境界,...
評論 日期:2016-01-24王其美 活躍于當今畫壇的傅二石,他的名字雖不及他的父親、國畫泰斗傅抱石那樣名震遐邇,卻也越來越為海內外人士所熟悉,有相當高的知名度了。他曾幾度訪問日本、中國的香港和臺灣,也曾遠赴北美、澳洲及東南亞諸國,舉辦畫展,進行訪問和文化交流。他的作品以其深厚扎實的傳統功力、剛健清新的風格面貌,新穎廣泛的繪畫題材和富于變化的繪畫技巧,贏得了不同國家、不同階層觀眾的青睞。近幾年來,傅二石在海外舉辦的畫展屢創佳績,引起轟動,甚至刮起了“傅氏旋風”。 海外觀眾對傅二石的濃厚興趣,不僅來自他的高超的繪畫藝術,也來自他的可稱當...
評論 日期:2016-01-24丁濤 供職于江蘇省國畫院以山水畫名世的傅二石先生,雖屆古稀之年,而童心未泯。這童心往往通過豁達樂觀坦誠寬厚的本色,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又通過那真實善良剛毅堅韌的心性,鑄熔到審美的藝術創造活動中。有趣的是,作為馳名中外的藝術大師傅抱石先生的次子,書香門第、名人之后,與他的兄妹們一樣,事藝而不為家學所囿,不甘于邯鄲學步、亦步亦趨,而是本于父輩“其命惟新”的精神,高揚起創造的風帆,力求在藝術征程中,各樹一幟,“各美其美”。二石先生長期辛勤躬耕于中國畫園地。擐甲揮戈、開掘藝路,已然形成了屬于一己的藝術個性。他的...
評論 日期:2016-01-24席小平 當代著名畫家傅二石先生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大氣、豪爽,既有著長者風范,又有著文人的儒雅。他是當今畫壇為數不多每每敢于直言不諱,肯發表自己真知灼見的人,他更是當今畫壇成績顯著,成功地將自然與人物精神有機融合在中國傳統大山水畫領域繼承、發揚和創新中頗有建樹的藝術家。 首次觀傅二石先生的山水畫是幾年前,那是一個新年的清晨,我拿起一冊朋友送來的嶄新的掛歷,只見畫面氣勢開張、云騰霧潤,那清新的意境,明晰的思路,秀美而高雅的格調,頃刻間便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些作品中浸透著的是那種放達的性情,如大海般的氣魄,乃...
評論 日期:2016-01-24馮遠 中國的山水畫藝術源遠流長,在漫長的發展演變過程中,有許多的藝術家與他們的作品一道組成了我們現在能夠看到的山水畫的璀璨星空。今人在古代先賢圣哲智慧光芒的指引下,同時也在開拓著屬于現在,屬于當下的星空。我們與古人相對的是同一座山峰,同一處亭臺,同一泓清流,不同的是我們的時代,我們的思想觀念已經與古人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但無論如何變化,當代藝術家的血管里所奔流的始終是得自于中國傳統文化滋養的熱血。江山如一,心性如一,所變化者,面目,這其中的奧妙,也正顯現著古老中華文明與智慧的玄機。 傅二石先生的山水畫創作源...
評論 日期:2016-01-24張榮東 畫家傅二石是一位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物。數年前,我常獨自到燈影閃爍的金陵拜訪傅二石,傅厚崗6號,在他爽朗的笑聲中感受歷史的煙云。我也多次觀傅二石先生揮毫潑墨,體悟筆墨間的山水清音。畫家為畫,實是寫心,那種俯仰于天地之間的人生感喟,都化作筆下清新的流泉松壑、天邊浮云。觀傅二石其人,頓悟其畫;觀其畫,則又如見其人。 傅先生儀貌堂堂,風神卓然,七十年生活風霜的磨礪,沒有銷蝕他的精神。他的性情也近于他筆下的松,心與煙霞為侶,臨風而觀萬象,胸懷坦蕩明澈,有瀟灑飄逸的士子情懷。也緣于此,他能笑對人生風雨。他曾經在...
評論 日期:2016-01-24李蓉君 甫一打開傅二石先生的畫作,很意外。眼前寬闊的境界、寬厚的情懷、穩健的筆致、明朗的情緒、內斂的氣質,全然不同于從潛意識里迅疾蹦出的傅抱石山水畫中筆致放逸、氣勢縱橫、水墨淋漓、激情賁張的藝術符號。 在人人爭相趨附于大師光環之下的今天,評價傅二石的作品,要連同其父傅抱石并以之作參照,這于傅二石先生是不公平的。因為,他是一個有強烈自我意識和自我主張的人,他的作品已是一種自我的聲明。對于一個有“我”的人,任何一種強加的依附,都是對他的不敬。在第一瞬間將傅二石與傅抱石作一關聯,出于潛意識和不自覺。然而,此刻將...
評論 日期:2016-01-24張榮東 畫家傅二石曾歷經磨難,但命運的多舛并沒有銷蝕他的藝術精神,他總是笑對人生。他遍歷名山大川,以如椽之筆,畫胸中丘壑;他樂見新朋舊友,多少傷心事,盡付笑談中。傅二石曾畫過一幅《醉僧圖》,題款是清人黃易的一副對聯:有酒學仙,無酒學佛。從中不難品出傅二石那種自然放達的性情,這也頗具其父傅抱石之風。有了這樣的性情,才會有那種氣蘊山河的藝術胸襟,才會有對人生藝術的沉醉與癡迷。 傅二石的山水畫云蒸霧潤,氣韻生動,與傅抱石的大氣磅礴相比,更多幾分靈秀婉麗。他并不固守家學,也不追求個人藝術風格的恒定,和他的為人一樣...
評論 日期:2016-01-24葉康寧 改革開放以來,西方現代藝術這個龐然大物被好事者“船載以入”,在讓人耳目一新的同時,不少主張國畫改良者“慭慭然莫相知”,“以為神”,于是也在國畫領域玩起了現代藝術?!岸际兴?、“現代水墨”、“實驗水墨”??你方唱罷我登臺,城頭變換大王旗。然而在熱鬧和喧囂的背后,我們看到的卻是淺薄與浮躁,還有民族自卑心理的潛滋暗長,民族虛無主義的甚囂塵上。我們為畫道的衰頹掬淚,為藝術的沒落嘆息。所幸山窮水盡之時,必是柳暗花明之處。傅二石先生以持之以恒的藝術追求和雅俗同賞的藝術面貌應時而出,在民族繪畫與民族審美的自信...
評論 日期:2016-01-24應稼昌倪潔 畫家傅二石多次去黃山寫生,近年創作了一批黃山題材的山水畫作品,《黃山北海遠眺》就是其中的一幅,還有《勁松圖》、《清涼世界》、《云深不知處》、《云涌蒼山》、《到黃山拜石》、《玉屏風云》、《奇峰出奇云》等,從這些作品中可感悟出黃山的豐富多姿與變幻莫測,真可謂是無峰不石,無石不松,無松不奇。 在與畫家傅二石談及創作黃山題材的藝術時,他頗有感觸地說:“奇松、怪石、云海是我表現黃山獨特地貌的元素,到黃山寫生,不管看見的是什么山,都不能完全追求它的實際形狀,而呈現在筆下的應該是‘胸中的黃山’,是將得來的感...
評論 日期:2016-01-24潘知常 今人提及中國畫,往往會以為就是水墨山水,其實并不盡然。這樣的看法,只是以偏概全,甚至是一葉障目。中國畫的主流當然是水墨山水,但是,這并不排除還有其他的支流,而且,中國畫也并不是一個“過去時”,作為一個美學的傳統,它的關鍵當然應該是在“傳”,而不在“統”。那么,未來的中國畫的主流就一定還是水墨山水嗎?也一定,但是,也不一定。 其實,在中國美術史上一直就存在“先有丹青,后有水墨”的說法。而且,在中國,所謂繪畫的“繪”,當然也就是指的對于色彩的關注,所以,它才會又被稱為“丹青”。看看唐三彩,就應該能夠想...
評論 日期:2024-12-23在與時舒卷徐惠泉作品展作致辭 很高興再一次參加徐惠泉先生的與時舒卷展覽。兩年前,我曾在蘇州高新區國畫院參加過同名的展覽。當然,同名不同展,同名不同時,今天是在江蘇藝術館展...
評論 日期:2024-12-22葫蘆能肥,將色化開運用,此上法也。筆如枯藤,色能揉入,色中有墨,可師也。 林散之 蓮塘生奇趣,鱗赤逐清波,古法貴今樣,冠南制妙圖。 程十發 吳冠南,是頗有學養的藝術家,以寫意花鳥畫見長。他的花卉典雅燦爛,沉郁渾樸,用筆之老練,用墨(尤擅長用焦墨)用色之大氣,書法詩文之功力,都可以看出他的傳統藝術修養和善于在傳統大師中汲取適合自己靈性的營養。他還大膽消解花鳥與山水的邊界,運用平面構成法破傳統構圖程式,章法開合大度,賦予作品以新的面貌。他利用宣紙和水的特性,創造出一種如詩如夢、清雅寥廓的意境,觀者如沐春風,心...
評論 日期:2024-12-21一 畫史上,雖然梁楷有《潑墨仙人像》,翻閱有關史料梁楷本人并沒有把他的畫稱為“潑墨仙人像”,“潑墨”二字恐怕還是后人一廂情愿地加上去的。近代黃賓虹老爺子的“五筆七墨”大法中關于潑墨之“潑”與他的創作實踐相比較,無疑又用了障眼法來糊弄后人。這里的“潑”不是動詞,用小碗小碟把墨或彩潑灑到宣紙上謂之“潑墨”或“潑彩”,老爺子還沒有淺薄到這一地步。如果非要給“潑”作字面的詮釋,應為撒潑之“潑”或潑辣之“潑”,是一種墨彩形態的表述,是大度,熱烈,張揚,淋漓式的外向性的墨彩運用理念,是屬于繪畫美學范疇的概念。嗚呼,大...
評論 日期:2024-12-21前不久,山河萬象薛亮中國畫作品展在中國美術館舉辦,我因有其他活動安排,沒能進京觀展。這幾天,該展在省現代美術館辦回顧展。在前往觀展欣賞其作品時,我的腦海里閃現出一個詞:...
評論 日期:2024-12-20一、視野寬廣,力寫精神 賀成堅持與時俱進,總以昂揚的激情關注社會人生,突出對時代人物精神氣質,內在人格的把握、挖掘,以大寫的氣度追求人物畫豐厚的精神內涵,和時下許多“靜物畫”式缺乏情感的人物畫形成鮮明反差。他主張“美我心靈、悅我耳目、奮我精神、壯我國魂、擁抱時代、回報人民”。 二、借古開今,雅俗共賞 賀成曾沉潛于中國文化傳統海洋,從深厚的繪畫傳統中走出來,又將漢韻吳風、民間藝術巧妙地糅合,發揚時代的新美、新貌,構架出自己的大雅大俗新意境,他的軍事畫多借鑒山水畫的皴擦點染,顯得蒼勁厚拙,他的古裝人物畫多得力...
評論 日期:2024-12-14楊耀寧先生給人的感覺總是很年輕。問他健身秘訣,他憨憨一笑:畫畫就是運動?。∶刻飚嫯?,每天健身! 也有很多同行追問:你的畫到底是怎么畫出來的?色彩感如此強烈,“具有穿透力的色彩如同布滿人體的血管一樣,潛移默化地流動并滲透在造型的每個角落,成為造型脈絡的一部分”(周京新語);畫面上有西畫的層次感、空間感、堆積感,同時又表現出純粹的中國...
藝海拾貝 日期:2024-12-13魏長健 徐善12歲那年因為喜歡繪畫,跟著同學魏鎮進了魏紫熙的畫室,成為魏老的得意門生。是魏紫熙指導徐善掌握了傅抱石用筆用墨的精妙。 徐善的筆性屬于蒼茫靈動一路的,畫面多為古樸荒寒的意境。他的表情和語言也是平和低調的,即使發火嗓門也不高。如果僅僅從他的藝術風貌和言行特質上打量,誰都不會把倔強二字與這位儒雅的畫家連在一塊。這位從小...
評論 日期:2024-12-12甄靈 我不懂畫,但是很榮幸認識幾位書畫家。而且更榮幸的是,他們每一位都極具才華,極具性格,極具真情。 我認識徐善老師時間不長,來往的次數也不是非常多,但是每一次交談,都感到周圍空氣中洋溢著他的率真和豁達。 對于繪畫的目的,徐善說:“我覺得繪畫應該去追求自感和感人的東西,就是你自己首先有感動,有激情,有表達。” 對于...
評論 日期:2024-12-12徐累 對于那些在動亂之秋仍作藝事的中年畫家來說,他們有著后生們所不能理解的苦惱,這種苦惱在以后演變成一股動力,即如何使藝術從不堪重負的扭曲狀態,重新回歸到屬于藝術本體的原點之上,正常地釋放生生不息的創造能量。大概多數中年畫家都經歷了這樣痛苦的思考、抉擇和蛻變過程,而且越來越成功地顯示出自己的良好素質和韌性。時至今日,面對新時期...
評論 日期:2024-12-12馬鴻增 畫家徐寧,從事水墨人物畫創作已五十余載,本已駕輕就熟,卻出人意外地“花甲變法”,推出嶄新的“藍色水鄉”系列。他從單色的花青作畫,文人筆意中糅合了蠟染,青花瓷、木版年畫等民間藝術因子,恰到好處地表現出江南水鎮特有的歷史感和藍色調;于是,寧靜、幽雅、深沉的氛圍和陶醉于其中的心境盡出之。 畫家認準傳統中國畫縱墨寫意,縱彩...
評論 日期:2024-12-12唐朝 徐寧先生從事美術事業,至今已近六十年了,他歷經了新中國美術發展的各個時期,是一位一直辛勤耕耘在美術事業上的勤奮畫家。早在五六十年代,年輕的畫家就以勤奮的創作,活躍在各種文化生活中,在各級藝術展覽活動中嶄露頭角,以他的天性聰慧和藝術天賦,在生活中刻苦磨練,而成為一位自學成才的畫家,并在全國美術家協會恢復后成為首批全國美術家...
評論 日期:2024-12-12喻繼高 徐寧,中國畫壇實力派人物畫家。自幼得力于家學熏陶,弱冠之后,沉埋于中國畫之鉆研,承繼歷代人物畫之優秀傳統,著力表現當代社會生活中的人物形象,兼作古代仕女人物畫,并一發而不可收,顯示出旺盛的創作生命力,其繪畫具有堅實的筆墨功力和鮮明的藝術個性。作品為國家重要館所、藝術殿堂和國內外眾多中國畫藝術愛好者和收藏家所收藏。 ...
評論 日期:2024-12-12汪為勝 新世紀的人物畫已呈現多元化的格局,當代畫家尤其是中年畫家往往出現人們難以理解的苦惱。這是因為這年齡段的畫家,大都深受五十年代“筆墨加素描”寫實主義的影響,面對新時期的意識觀念,一方面他們力圖擺脫寫實既定的模式,一方面又探窺適合自己表現方法的藝術語言。這便帶來一種困惑,是挖掘傳統的“回歸”,還是引進西方的“折中”。倘若深...
評論 日期:2024-12-12為生 中國美術史發展證明,傳統不能沿襲,創作具有時代新杼的作品,是中國畫今后的唯一走向。對著名人物畫家徐寧而言,如何革故鼎新,一洗舊面,一直是他孜孜以求的目標。 徐寧從事美術專業創作50余年,他將傳統與時代相結合,構筑自己獨特的繪畫語言視為宗旨,強調寫生,妙合自然是他作品的一大特色。他被中國美術館收藏的組畫“橄欖壩的人們”,為...
評論 日期:2024-12-12應稼昌 江蘇新金陵畫派的發源地江蘇省國畫院,曾聚集了上世紀中國最具“前衛革命”的一群熱血畫家,他們以傅抱石為首,錢松喦、亞明、宋文治、魏紫熙為核心,開發了走向生活的二萬三千里的創新之路,震動了中國畫壇,從而也影響了幾代畫家。徐寧,這位頗具成就的中國人物畫大家,實踐了傅抱石“其命惟新”的藝術思想。80年代初,他擔任江蘇省國畫院人物畫...
評論 日期:2024-12-12